就业一人 脱贫一户 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见闻

12.05.2015  09:33

这不是一家一般的工厂,它是全省第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扶持贫困群众和残疾人就业脱贫的公益性企业;它也不是一家纯粹的福利机构,这里鼓励劳动创造,引导员工自力更生。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龙南县工业园区、投产仅一个月的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只见宽敞的车间里,工人们正聚精会神地插花、制衣,一派和谐相融、生机勃勃的景象。

面对井井有条、环环相扣、畅通明快的生产线,厂长廖家利语含自信和感动:“要团结、带领好这个特殊群体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能力,更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用真情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力促企业步入健康发展之路。

这个特殊群体由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组成,他们大多来自大山深处的偏僻农村,从未经过技能培训,有的人此前还未到过县城,但他们却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之一,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为补齐扶贫的“短板”,县里在实施精准扶贫的探索中,派出力量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发现全县贫困人口中有6100多人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并有较强的就业愿望。为此,龙南县通过整合资源创办就业扶贫福利厂,打造就业扶贫平台,并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建成一个集培训、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精准就业扶贫基地。

对此,县就业局局长刘明亮深有感触:“就业扶贫不仅需要政府出资办厂、激励创业,更需要动员和激发民间的爱心力量,形成合力,产生共振效应。”而这个由爱心企业家廖家利领头的福利厂领导团队,就是一个热爱家乡、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的爱心团队。12名车间主任、质检主管、技术骨干等中层领导,多是在沿海工厂担任过要职的高薪白领。为了家乡的扶贫事业,他们毅然选择奉献。

为选准企业产品,支持企业发展,福利厂经过多次研究,最终选定加工服装及仿真花卉、圣诞树、彩灯等产品。县领导和厂领导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多方寻找业务,开展“爱心营销”。来自东莞的企业家曾志敏被福利厂特殊群体的创业精神所感动,给予福利厂多份订单,业务可一直做到今年8月份。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香港企业家慕名前来考察,有意支持福利厂做大做强。

培育员工的创业能力,让他们在创造中感受生命尊严和人生价值是福利厂的创办宗旨。厂里通过一对一、传帮带等方式,为员工搭建大展身手的舞台。

今年53岁的廖光雄,因小儿麻痹造成腿脚不便,就业艰难,至今未婚。廖光雄坦言:“我在老家无依无靠,想工作无人敢要,感谢工厂给予的工作机会,让我感到日子有奔头了。”廖光雄进厂才一个月,凭借其勤奋学习,成为技术骨干,后担任了组装部组长。在制衣车间,来自里仁镇新园村的李声柱透露了自己的心声,他夫妻俩由于身体有缺陷,在生活中经常受到歧视,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有尊严地拿到一份工资是他的夙愿。如今,政府创办福利厂,就是帮助特殊人群脱贫致富,既有保底工资,还可多劳多得。

离开工厂时,刘明亮告诉记者,福利厂现有员工264名,厂里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分配基本工资之后,年底又进行二次利润分配,即根据员工的工作量、现实表现及家庭状况等因素,再分配企业所得利润,以确保每名员工的年收入超2万元。同时,通过衣食住行的全方位照顾和关爱,全力为员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记者手记: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不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干部的殷切希望,龙南县通过探索政府出资、企业运作、财政兜底的模式,让有一定就业能力并有较强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工作,使之在就业创业中脱贫致富,进而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生命尊严,过上幸福生活,此举深受群众欢迎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