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6000万元助7000多残疾人圆“就业梦”

24.12.2013  16:21

  生下来便是聋哑人、出生后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母亲不堪重任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这样的境遇下应该怎样生存?故事的主人翁罗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坚强、风风光光地生活着。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参加江西省开展的残疾人培训政策,如今的罗亮不仅圆了“就业梦”,还结了婚。  

    罗亮每天要在车间里工作八小时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江西网记者罗云鹏摄)

  “孤儿聋哑人”的幸福生活

  12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高新区昌东镇的鸿惠综合福利厂,见到了正在车间工作的罗亮,因为他是聋哑人,厂里派了一个专门的翻译帮助记者与罗亮沟通。通过一番交流,记者获悉,罗亮今年25岁,生下来便是聋哑人,父亲在他几年后,因得了重病而不治身亡,母亲苦苦支撑了几年后,不堪重负,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罗亮一直在试着找寻母亲,但却杳无音讯。此后的日子里,罗亮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由于是聋哑人,与人交流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罗亮并没有读太多的书,但孙子以后如何生存,成了爷爷奶奶最大的心病。几年前,通过当地政府的关心,罗亮参加了由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培训活动”。鸿惠综合福利厂厂长王铁继说:“罗亮参加的是缝纫技能的培训,虽然他的手脚并不是很利索,但通过培训后,他还是掌握了这门技术,我们厂主要生产工业手套,除开底薪,工资以计件为主,他可以拿到2000左右的工资,最低也有1700元。”

  有了缝纫的技能,罗亮不仅圆了“就业梦”,免去爷爷奶奶的担忧,还在不久前结了婚,对此罗亮告诉记者,他觉得很满足,每天八小时工作后的闲暇时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跳舞,随后他还给记者现场跳了一段。虽然没有伴奏,但他跳舞时的自信与快乐赢得了众人的阵阵掌声。 

   厂里给每个聋哑人买了助听器,但有人表示他们习惯了无声的世界,突然传来的巨响会让他们吓一跳

  罗亮需要将成堆的布料做成工业手套 

    罗亮需要借助工厂里的“翻译”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跳舞是罗亮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虽然不知道迈克尔·杰克逊,但他却会跳迈克尔的机械舞

  夫妻俩虽均为聋哑人但双双实现“就业梦”

  南昌市鸿惠综合福利厂有职工30多位,其中有10名残疾人,和罗亮一样,熊栋良也是聋哑人,与罗亮不一样的是,熊栋良同样是聋哑人的妻子也在这个福利厂里工作,夫妻俩在这里已工作多年。厂长王铁继介绍说:“熊栋良是厂里所有残疾人里工资最高的,因为他技术最好,手脚也快,有时一个月可以拿4000多的工资,他为此还交了几次个人所得税呢。他的妻子和罗亮做一样的工作,工资也有将近两千。”

  通过翻译,熊栋良告诉记者,他夫妻俩已经生了一个小孩,孩子各方面都很健康,这让他们很开心,同时熊栋良觉得他通过培训掌握手艺后,他就一直在厂里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可以抚养孩子让他们很高兴。  

    熊栋良手脚利索,挣的钱也多,也因此交了几次个人所得税

  6000万元专项资金圆7000多残疾人的就业梦

  不只是罗亮、熊栋良夫妻俩圆了自己的“就业梦”,其实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也是如此,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得益于江西省多年来开展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活动”,此政策仅在2013年就至少帮江西省70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

  2013年,江西省政协委员周荣彪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建立残疾人灵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建议》提案,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接到此提案后,便专题研究,争取到了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发展了112个扶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对此,2013年12月23日,江西省残联培训处处长万春华对记者表示,目前江西省残联已免费为7000多名城乡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购买了公益性岗位3500个;同时累计帮助8500多名残疾人走上了“农村书屋”管理员岗位,帮助部分残疾人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此外,江西省残联还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2013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期间共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96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8698名,帮助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5588人。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