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无需垫付 报销不用跑腿

08.12.2020  12:02

我省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在社区宣传跨省就医备案和报销等政策。

  本报记者 洪怀峰 文/图

  “方便,不用回赣州,我在广西桂林就可以报账。”12月3日,今年84岁的老人郭达州,谈及自2017年后,不用为了医保报销在赣州与广西两地奔波,脸上洋溢着笑容。

  郭达州老人的幸福,得益于我省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自2017年4月10日,我省正式启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以来,很好地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看病难、垫支多、报销繁”的问题。截至11月29日,全省共有754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较好地保障了参保群众的异地就医需求,解决了跨省就医群众多年来医保报销的痛点和难点。

   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垫付和跑腿报销成历史

  吉安市永新县居民贺冬梅,自2014年患胃癌后,经常去上海等外地城市就诊。

  “那时没有异地就医直报,我只能先垫付医药费,然后回永新报销。”贺冬梅说,这种报销模式导致报销周期长,垫付压力大,特别是两地往返奔波十分劳累等,因此医保异地直接结算,成了贺冬梅的一个期盼。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贺冬梅的期盼终于得到实现。贺冬梅记得在2017年10月,永新县医保部门告诉她,辖区患者去外省医院就医住院,可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政策真贴心,跨省就医住院时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医保支付费用由医保部门与就医的医院直接结算,对我们大病患者来说犹如雪中送炭。”贺冬梅说。

  据了解,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主要惠及4类人群: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指用人单位派驻外省工作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指在外省居住生活的人员;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指退休后在外省安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2017年以来,我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截至11月29日,全省共有754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其中,今年新增约250家。今年1至10月,我省参保群众共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6.62万人次。

   “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跨省就医不用垫付与跑腿的背后,得益于我省医保部门不断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抚州市电信局职工吴友春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今年11月8日,他在北京旅游时突发脑梗,急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我是通过网络办理的,当时我家人通过邮箱给抚州市医保局发送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急诊病历后,抚州市医保经办中心立即给我办理了异地就医联网备案手续。”吴友春说。

  同样,今年8月5日,在广东珠海帮儿子带小孩的峡江县巴邱镇居民陈慧玲,患胆囊炎需要住院,希望能及时结算费用,于是她与峡江县医保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电话沟通,该局通过电话专线和异地就医工作微信群,为陈慧玲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让她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吴友春、陈慧玲等参保群众享受的服务,是我省异地就医经办服务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省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医保部门在2017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实施后,就将如何提供便捷的异地就医备案经办服务列入重点。2018年根据各地异地就医工作开展现状,省医保部门要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提供微信、APP、邮箱、传真、电话等至少一种“不跑腿”非窗口经办方式,切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9年按照国家异地就医工作部署,全省医保部门逐步与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和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对接,为参保人员提供统一的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线上渠道。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目前已有省本级、萍乡、新余、赣州、景德镇、鹰潭、宜春、抚州、九江、南昌、吉安11个统筹区正式接入国家备案小程序。截至11月22日,共有1.64万人次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申请异地备案。

  “下一步,全省医保部门还将通过‘赣服通’政务服务平台,为参保群众提供统一的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渠道。”省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实现群众到医保部门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动动手指,服务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