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大南昌 老城虽“老” 活力不“老”

19.06.2014  11:54

    讲一个前两天刚发生的事。

    下班高峰期打车,出租车师傅问:“去南昌吗?”我正纳闷难道自己穿越了,不在南昌?又听这位老师傅说:“现在八一桥很堵,南昌堵得走不动,我不进城,就在红谷滩。”我终于明白他的意思,连忙说:“我就在红谷滩,不进城。

    这段对话,肯定不少人觉得熟悉。在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摩天大楼巍峨耸立,红谷滩新区却依然被不少老南昌称呼为“城外”。当然,肯定有许多人要跳起脚来为红谷滩发声,在红谷滩人眼中,新区道路宽敞整洁,写字楼洋气漂亮,住宅小区规划有序;而在老南昌人眼中,市中心的完善配套是其他片区都无法比拟的,自然都是“城外”。

    有一部分人主动更换居住板块,旧城改造也让许多老南昌人被动更换。不过,居住人口向新区分散,是城市发展规律。有一组对比数据,2008年南昌老城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4万人,是国际标准每平方公里1万人的4倍。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其人口密度最高的黄浦区在2010年统计的数据是每平方公里3.46万人。可见,南昌老城区的居住舒适度是有限的,人口转移也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时至今日,老城区有点形同鸡肋,尽管占尽无二的地段优势,但在许多专家眼里却交通拥堵,道路不够宽敞,楼宇形象差……诚然,相比较新区面貌的日新月异,老城区变化发展的速度慢了很多,不过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旧城改造的进行,将加速老城区的发展。对于固化了许久的老城区来说,改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老城虽“”,活力不“”,价值不“”。

    事实上在今天看来,“去新城还是留在老城”这只不过是一场有关区域偏好的争论。当人们开始思考“选择哪个板块来居住”这个课题时,能充分说明的是,当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一个高低、贵贱鲜明的时代终结了。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居住功能的提升,这片土地,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过去的论调来定义。

    每一个片区都发生了量变,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城市的质变。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居住片区。(来源:信息日报 张甜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