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中国新闻奖得主述说记者行业的酸甜苦辣

08.11.2013  21:00

人民网南昌11月8日电 (肖成)11月8日是记者365天中普通的一天,也是极具意义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4个记者节。这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日,许多记者依旧奔波在新闻的第一线,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传递信息。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充满自由和激情的职业,你喜欢上就再也“戒不掉”;也有人说,记者是一个充满压力、苦不堪言的职业,只能吃“青春饭”。

其实,这话是也不全是。“记者”一职,远比这要来得丰富和深刻。

他们常常为社会的不公鸣冤不平,也为百姓的欢乐喜笑颜开。有时铮铮铁骨,有时温情落泪。新闻的现场是他们的人生“战场”,他们记录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并尽力向社会还原事情的真相,这是记者的荣光,更是记者的责任。

见证、记录之上,做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时代前行的推动者,无疑是更高远的新闻理想。”只要怀揣公义之心,在新闻报道中持中秉正,记者就永远大有可为。

当很多人还满足于抱怨这个社会是理想主义的坟墓、自由的废墟之时,或许记者可以努力让坟场蔓延野草、让废墟开满鲜花。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公平些、更合理些。

值此记者节之际,让我们听听,第23届中国新闻奖得主、身处一线的记者们述说“记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把新闻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看、来做

新闻工作不光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项既光荣又崇高、且无比神圣的事业,需要我们花心思去做、动脑筋去做、尽责任去做、带着感情去做,也值得我们从业者将自己的全副精力、思想和才华乃至生命托付给她。”现任《信息日报》编委会成员的危春勇,把他从业多年来的感受归结于此。

在这位第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眼中,这并不是唱高调说大话,而是切切实实有感而发。他说,只有把新闻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看、来做,常存敬畏之心,有精神支柱和事业追求,你才会始终充满激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而不至于陷于倦怠或者疲于应付之中。“像我们做跑腿新闻,面对的大都是一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小事,却已经坚持七年多,如果没有新闻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为老百姓服务的思想和激情,是难以取得成功、得到群众拥护和业界认可并延续到今天的。”危春勇说。

谈起社会浮躁心态盛行的现状,危春勇认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新闻人应当静下心来,满腔热情,投身生活,尽忠守责,直击现实,多做一些有思考、有灵魂、有感悟、有新意、有地气、有实效的新闻报道。

做记者是幸福的

11月8日,在第十四个记者节来临的早晨,王志奇的短信、微博、微信群里纷飞着朋友的祝福:节日快乐!作为一个拿了27年记者证的老兵,王志奇感觉记者节的祝福不仅仅是“快乐”两字所能承载!

现任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主任的王志奇,今年凭借和同事合作的电视作品《周玉阳的“另类”支教》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谈起这个获得殊荣的电视作品,王志奇感触颇深。

五月的一天,作品最后送走前,为防止出现录制技术差错,王志奇再一次通看全片,当看到周玉阳发自肺腑的讲述:这些孩子不傻不笨,难道就因为他们投胎在贫困山区,就不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吗?这不公平!王志奇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在这篇作品的写作改稿中,编辑审看中,选片送评中……我曾一次又一次被主人公的行为话语打动!就为了这一句“不公平”,周玉阳放弃了深圳白领优裕的生活,领着15个贵州山区孩子来到江西老家求学,他为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王志奇说。

采制这样一件作品,胸中激荡的是一阵阵的感慨、感动、感恩……此时做记者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王志奇说,这个职业能激发你自身的正能量,并有幸把这种正能量传递出去!

当一个平民记者其实是件幸运的事情

杜金存是《江西日报》的资深记者,从事新闻行业15年。新闻作品先后荣获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2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当一个平民记者其实是件幸运的事情。” 在出身农家的杜金存看来,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个行当,就注定要风雨兼程。在采访途中,有时饿了,他就在小摊吃碗面条;渴了,就在街头买瓶矿泉水,尽量做到不给采访对象添麻烦。

杜金存曾经前往乐安县矽肺病村走基层时,天降大雨,在路边店吃碗面条后,冒雨步行数公里山路前往,一直采访到天黑;前往黎川县深山老林采访非法盗采稀土时,天色已近黄昏,依然翻山越岭10余公里向目的地挺进,采访结束后,他只好摸黑下山;前往抚州市临川区乡村采访时,脱掉鞋子卷起裤腿下到田间,与农民一起抛秧施肥。

底层民众是我的老师,我在群众的沃土中成长。做记者能获大奖,当然是件可喜的事,但这还不够,能通过手中的笔,为百姓排忧解难才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杜金存说,他不会忘记,当初自己为什么出发。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