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山海关景区青岛大虾和暖气费降价

20.10.2015  11:01

  9年前,时任山海关区旅游局长的杨小军,到北京领回5A景区牌匾。现在得知变成了“无A”,连呼痛心。山海关区旅游局局长刘媛失声痛哭,“老局长的工作成果在我手上败光了。我们愧对全国游客、山海关人民……”(京华时报10月19日)

  乱世须用重典,山海关景区摘牌,青岛大虾被罚9万,足见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态度。当然,这和全国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分不开的。相对近一段时间弱势群体的期待取暖费降价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只是偶尔侵犯民众利益的事件大家愤慨,而几年如一日侵犯北方民众利益的事情,却被地方官员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了。

  媒体一说暖气费要降价,职能部门必谈成本上涨。大家都知道,热电公司都是国有的,设备基本都是国家投资,换句话说就是用纳税人的钱修建的,据说经营过程中财政还经常补贴。当然,像户外的管道都是居民在买房子的时候,已经提前交了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费。这几年城市迅速膨胀,在热电公司没有扩大的情况下,用户增加显然能摊销了更多的管理成本。毫无疑问,煤炭价格成了影响暖气费价格的主要因素。

  今天《山东商报》头版用了一个版面就写了几个字:煤价一路下跌采暖费仍坚挺都是成本倒挂为啥别人降价。据说今日的《山东商报》报亭已经被疯抢,一报难求。在很多自媒体可以看到很多力挺者,称《山东商报》为良心媒体。其实,此前有多家媒体对取暖费不降价进行过批评,并没有引起官方的重视,只是《山东商报》这个题目更说到民众心里,反应了事实和民意诉求。

  如果没有沈阳、潍坊、定州等地的暖气费降价,我都想给发改委建议取消2005年发布《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政策明确了热价调节与煤价联动。按照“煤热联动意见”,在不少于一年的联动周期内,当煤炭到厂价格变化超过10%后,物价部门应调整热力出厂价,并相应调整热力销售价格。既然说了不算,定了不办,这样的文件还有什么用?

  进入2015年以来,民众经常说的两句话就是“今年的钱难挣”、“今年的买卖难干”。尽管发改委“煤热价格联动机制”10年鲜有落实,但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上调后带来的物价上涨却如约而至,这更让民众生活雪上加霜。前几天和一个媒体界朋友谈起暖气费下调,他感叹到:地方官员为让老百姓叫好,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亿的搞大项目秀政绩。暖气费下调是真正的保民生,拔一毛而利天下,可惜这些官员没看到,更没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