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生谈与患者相处之术:交流让双方都放松

22.11.2013  22:35
        薛立新是山西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名普通医生,他与患者的沟通总让病房充满欢乐,在病患关系紧张的当下,这笑声愈显珍贵。图为薛立新在为患者做检查。 范丽芳 摄

  中新网吕梁11月22日电 题:山西医生谈与患者相处之术:交流让双方都放松

  作者范丽芳

  薛立新是山西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名普通医生,他与患者的沟通总让病房充满欢乐,在病患关系紧张的当下,这笑声愈显珍贵。22日,记者在该院见到薛立新,与患者口中的“乐天派”形象不同,消瘦、腼腆、举步生风,是记者对他的初印象。

  心系患者

  “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因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在毫无征兆下发生,而多数患者家属对此并不理解,心内科常常被医院视为医患矛盾高发地。

  薛立新自1990年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就职于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薛立新接诊的患者不计其数,“怎么可能没有摩擦?有时候我们技术、环境、服务达不到患者的要求。”但薛立新认为,只要经常沟通,心系患者,对方会感受到你的好。

  2013年5月,从方山县级医院转来一位大面积心肌梗死的87岁老太,薛立新回忆,医院了解患者情况后立即进行积极治疗,但考虑其年龄大,风险随时可能发生,他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住院第三天,老太太病情反复,突然休克。家属情急之下在楼道大吵,不依不饶,“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抢救患者,着急地劝他们说先别吵,然后赶紧把老太太推到手术室。”经过紧张抢救,患者总算苏醒。患者出院后不久,她的家属特意找到薛立新道歉。“其实对于医生来说,不愿意看到任何一条生命的消逝,病人绝对是第一位。”薛立新高兴地说,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薛立新一心为患者的付出,也让他收获了超乎想象的感动。临县、兴县地处山区,他深知那里的百姓去一趟医院非常不便,“凌晨三点先坐三轮车从村里到了公路,然后再改乘大巴。”遇到这样的病人,薛立新总让他们优先看病,“怕太晚了赶不回去,住旅馆又是花销。

  一对来自临县的老夫妇,为表达谢意,硬是从山里扛了一大袋子土豆到医院,薛立新说,“当他们气喘吁吁把土豆放我面前,我就说不出话了,特别心疼他们,身体有病还这么想着你。

  “中老年妇女之友

  “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电视剧《心术》的编剧六六如是说。薛立新对此不无赞同,他每天起床后所期望的是可以高高兴兴上班,快快乐乐看病,当遇到不可避免的不愉快时,薛立新选择爬山释放。

  站在薛立新办公室,向窗外望去,不远处的凤山已满目秋色。八年前陪外地朋友爬过一次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下班去,爬爬山,想想今天的工作,回家后就感觉脑袋不再沉甸甸,很轻松,所以时间长了就成了我减压的一种方式。”薛立新笑称,自己的“飞毛腿”功夫可能也与此有关。

  而在工作中,为减轻患者的压力,薛立新经常会和病人们聊天,从家庭成员聊到七大姑八大姨,“这样我既能了解患者心理,又能让他们放松,情绪愉悦了,那病也好得快了。”薛立新“中老年妇女之友”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采访中,薛立新每回忆一件事,都以微笑和感动结束,似乎在感恩生活给予他的一切。如今,他已成为心内科主任,工作更加忙碌,对家人的疏忽尤让他心存内疚。如许多医生一样,薛立新治病救人“很有成就感”,但在家人看来却是忙得“找不到魂”。

  “孩子总是抱怨晚上他睡觉的时候我没回来,早上醒了我已经上班,几乎没时间跟孩子交流。”薛立新说,现在儿子已经大四,或许是看着爸爸的辛苦,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医学类专业统统不看”。

  采访结束,薛立新不再如初见时腼腆,似与病人一样,与记者聊起家常。(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