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小伙患白血病 至亲争献骨髓演绎人间亲情

14.05.2014  11:11

说起刘坚的重病,母亲和妹妹抱头痛哭

母亲在烘笋干为儿子攒医药费

父亲从山里找回竹子

  刘坚为减轻家里负担帮着做家务

    2011年,年仅20岁的刘坚经医院诊断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父亲和妹妹都争着要为他捐献骨髓。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骨髓配型没有成功的母亲却执著地表示:“我就是卖肝卖肾也要救儿子。”刘坚本人却坚持不能因为自己的疾病而拖累全家。他的家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为了儿子的健康,我们愿付出一切

    病在儿身,痛在娘心。5月13日,在宜春市袁州区洪江乡丹溪村村民小组刘坚家里,刘坚的母亲向大家说起儿子的病况时,泣不成声:“儿子这么年轻,还没娶妻生子就得了这个病,我这个做娘的———心痛啊!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健康!”憋了两年无处诉说的痛苦、彷徨,这位母亲在这一天终于痛快地倾泄而出,让在场的人不禁潸然泪下。

     为救儿命,父母历尽艰辛四处筹钱

    2011年11月前,这个家庭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却是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父亲刘祥兵,45岁,母亲曾小美,43岁,夫妻俩在家务农;一对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儿子20岁,在外打工,每月能挣个3000元,女儿18岁,就读于赣南医学院护理学本科。2009年,凭着多年的一点积蓄,加上从亲朋好友处借的几万元钱,刘家新盖了两层楼的砖瓦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却没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一切的美好撞得支离破碎……

    2011年11月,在浙江温州做车床工的刘坚因为姑父过世回家奔丧,母亲曾小美发现儿子有些异样:肚子、眼睛和腿脚都浮肿得厉害。于是带着刘坚来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犹如晴天霹雳。

    医生说,治疗这种病的最好手段是做骨髓移植,但做骨髓移植除需花50余万元的手术费外,术后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能否救活,也是一个未知数,也许会人财两空。但刘祥兵夫妇只有一个选择: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他们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他们跑遍了所有的远近亲戚,可这些亲戚都是家在农村,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能挤出来的钱都给了。刘坚一个欠了十几万元外债的表哥,倾囊拿出了5000多元;另一个表哥因为老婆得了子宫癌急需费用,也是毫无二话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些好心人也是你100元我200元地给他们帮助,可这些钱离50余万元还差得远呢!怎么办?

    夫妇俩首先想着的是卖房子,但打听来打听去,还是没有人愿意买,因为偏远农村的房子根本不值钱。可卖谷子除留下够全家一年的口粮外,也没卖到多少钱。

    都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一点也不假。仿佛一夜间,母亲曾小美苍老了许多,脸上布满了皱纹,与实际年龄极不相当。干着急的她啜泣着说:“我就是卖肝卖肾也要救儿子。”刘坚安慰道:“你这样做,我心里会更痛苦的。拿你的健康来换我的生命,儿子做不到。

    儿子腿脚肿了,母亲曾小美每天都要强装着笑脸给儿子做腿部按摩,根本顾不上干完农活后的疲惫。一直很害怕走山路的她,一有时间便和丈夫坚持上山砍竹子,尽管手心磨出了不少血泡,荆棘划破了脚,但她仍然强忍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竹子扛回家卖钱。

    父亲刘祥兵看上去也失去了壮年人的精气神,额上凭添了几道皱纹,发间也催生了不少银丝。他每天心里闷得慌,尽管心里有苦,但又不敢在儿子面前流露出来。他只得来到位于下浦街道的在建新火车站当搬运工。

     为救哥哥,妹妹省吃俭用争捐骨髓

    2011年7月考取赣南医学院的妹妹刘超,看上去比其他年轻人眉宇间多了几分忧伤。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哥哥患白血病的事情,她却浑然不知。直到2012年7月放暑假回家时,她才在无意间发现哥哥得了白血病。作为学医的她,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回到学校后,她在网上查阅资料,发现患这种病的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彻夜难眠。第二天一上学,她就主动要求在学校食堂豆浆店打工挣钱,尽量为哥哥挣点治疗费。也不像以前那样,在食堂用餐爱吃什么就买什么,而是上餐不接下餐地过着苦行僧的日子,吃得最好的菜也就是蔬菜,就着在街上买的辣椒酱吃算是一种享受。就连同学邀她上街买衣服、鞋子,她也假装没空婉转拒绝。同学们见她判若两人,多次追问也没有问出一个结果。直到今年4月份,她才跟班主任说出了哥哥的病情。

    自从获悉哥哥的病情后,为激励哥哥战胜病魔的斗志,刘超在学校常给哥哥发短信,其中一条是这样说的:“哥哥,病魔并不可怕,怕就怕在自己先举手投降。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以前一直都是我依靠你。但现在我要告诉你,我也可以成为你的依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告诉我。”话虽如此,但她最清楚这个病魔的可怕。

    为了挽救哥哥的生命,刘超决定捐献自己的骨髓。她清楚,兄妹之间的骨髓配型机会更大。今年2月份,她比父母提前一个月在医院做了骨髓配型检测。结果显示,父亲的骨髓匹配比自己多1个点,母亲不匹配。但她考虑到父亲年近50,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因此下定决心要为哥哥捐献骨髓。父女俩到底由谁来为刘坚捐献骨髓,一直争执不下。

    父亲刘祥兵说:“我觉得我做父亲的去捐更合适,你还在读书,我怕会影响你的前途。我到了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考虑的。这是我做父亲的责任。

    女儿刘超却说:“你的年纪越来越大,又这么瘦,长年要做好多事,身体各项体能肯定不如我。我为哥哥捐献骨髓,这是我应该承担的,也是我的责任。

    “我们兄妹间的感情特别深。小时候,我和哥哥在田里玩,脚不小心被刀伤着了,哥哥背着我拼命地往家里跑,并为我包扎。长大后,哥哥又为了我的前程辍学打工。我们的生活过得虽然很平淡,但是我和哥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刘超噙着眼泪说,“把哥哥的病治愈是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心愿,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全家人都会全力以赴,绝不放弃。

     为了家庭,小伙带病打工拼命挣钱

    时间回到2009年。年满18岁的刘坚见父母每天辛勤劳作,为的是想早日偿还家里盖新房欠下的近4万元债务,同时还得供养自己与妹妹的学费,于是,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缓解家里的紧张。刘坚说,妹妹当时考上的是省重点学校,书读得好,将来肯定有出息,他决定成全妹妹,自己辍学打工贴补家用。从此,高中尚未毕业的刘坚含泪告别了课堂,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打工路。

    在温州打工的近两年时间里,每个月能挣到的工资是3000元。为了省钱,刘坚一直都是自己买菜、做饭。每月除去400元的伙食费,200元的房租费,剩下的2000多元钱全部寄回了家,一部分用于父母还债,另一部分用于妹妹读书的学费。但没想到,就在妹妹上大学两三个月后,他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

    刘坚说:“患这种病的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这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怎么就降临在自己身上呢?自己真的是无法接受。”医生告诉刘坚家人,他很有可能在被确诊前一两年就已经患上这个病了。刘坚回忆,之前自己时常会感到全身无力,吃一点东西肚子就特别胀,当时还以为是长“啤酒肚”了,并没在意。

    去年春节过后,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刘坚坚持带病到本地一家工厂做车床工,一心只想着要多赚点医药费。10月份,他的病情恶化了,医生坚决要求刘坚不能再干体力活。“去年他带病去打工,说爸爸妈妈每天太累,要出去挣钱。连工厂的老板都不知道他得了白血病。我每天晚上打电话问他累不累,他都说不累,让我心疼又心碎。”母亲曾小美哭着说。

    治疗两年多来,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光了,还欠债10多万元,如果要做骨髓移植手术,对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而言,无疑已成为摆在他家面前最大的难题。面对高昂的费用和父母为钱犯难、妹妹节衣缩食拼命扛工挣钱的状况,为了不拖累家人,刘坚决定采取在家吃药的保守方法自然延续年轻的生命。

    刘坚说:“因为做骨髓移植要一笔很大的费用,家里根本承受不了。就是因为我的病,把家也拖垮了。我很感激父母和妹妹为我所做的一切。

    看见妈妈在一旁哭着,刘坚抱着妈妈平静地安慰道:“妈妈,你不要难过了,哭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现在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难过。我们现在的情况还算好,我的病情也还好。哪怕真的有那么一天,你也不要太难过!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令刘坚最难受的是药的副作用,服后经常会呕吐。除了生理上的折磨,他在心理上更是觉得自己对父母和妹妹有亏欠。

    刘坚说:“我也想过放弃治疗,就是希望爸爸妈妈和妹妹能生活得好。爸爸妈妈为了我治病的钱没有着落而心力交瘁,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们。我们邻居家有个小孩,是得脑瘤去世的。我看见他父母脸上那深切的悲痛,心里特别难受。我不希望我爸妈也那样,所以我也要好好地配合治疗。

    记者手记:人的一生面临着很多选择,但选择的背后往往折射的是价值观。刘坚家的故事,虽说是人之常情,但与前不久网络上报道的个别不愿给儿子捐献骨髓的父亲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刘坚亲人们的选择不仅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更是“血浓于水”亲情密码的最佳解读。父女俩究竟由谁来为刘坚捐献骨髓,这个家庭又将如何渡过难关,我们将继续关注。(来源:中国江西网 记者倪晓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