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两位妈妈创办爱心之家照顾超6岁自闭症患儿

21.10.2013  10:14

  “我还要上班,又没有托管中心能帮我照看孩子,真的很辛苦。”家住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潘艳平是一位普通而又无奈的妈妈,因为14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他没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只能独自待在家。担心儿子会发生意外,潘艳平总是不敢离得太远。和她一样,孔女士的孩子也患有自闭症。“既然青云谱区没有托管机构,我自己就办一个,帮一些特殊家庭照看孩子也好啊!”潘艳平和孔女士商量后,在今年5月份创办了青云谱区残疾人爱心之家(以下简称“爱心之家”),专门接收自闭症孩子,目前这个“”接收的孩子有6个,都超过6岁,其中年纪最大的有20岁。据悉,这是青云谱区首个接纳自闭症孩子的民营机构。

潘艳平(右一)和两个自闭症孩子玩游戏

  “爱心之家”虽小但温馨,有6个孩子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

  17日,记者来到了潘艳平的“爱心之家”,这个设在洪都宿舍内、仅有110平方米家庭式的托管机构虽然不大,但十分干净而且透着温馨。6个已经达到学龄的自闭症孩子呆在这个“”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时潘艳平还会带他们一起做游戏。“”虽然小,可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天堂,因为这里没有白眼和歧视。这个“”还有供他们可以自由使用的一些康复设施,像按摩脚板用的彩虹步道,用于感觉统合使用的蹦床等,此外还可以打羽毛球和乒乓球。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家里有自闭症孩子,可没有老人能帮忙,只好自己照顾。“如果辞职,经济压力又大。如果不辞职,把儿子锁在家里,他会搞破坏,如把大米抓得到处都是,乱嚼报纸,甚至乱拉大小便。”这位家长说,“真的很感谢潘老师和孔老师能在青云谱区开设这么一家机构。

  “大人可以放心把孩子放在这里,安心去上班。但机构内的所有设施和租赁费用都是潘老师和孔老师自己掏钱买的。她们已经花了近两万元,非常不容易。”有家长悄悄告诉记者。

  给超6岁的自闭症孩子提供去处

  谈起办“爱心之家”的初衷,潘艳平不甚感慨。她告诉记者,6岁前,自闭症孩子可以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儿子6岁前,潘艳平就常送他去康复机构,同时也结识了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朋友。超过6岁后,没有康复的孩子将面临无人看管、无法学习的现状。因为许多服务机构从事的都是自闭症患儿的早期干预,针对学龄儿童(注:指超过6岁)的服务机构很少。

  很多自闭症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因为太好动,一般的特殊教育学校都不愿接收,只能天天待在家里。其实,自闭症患者需要与外界更多的接触,否则情绪就会越来越坏。生活需要继续,家长也不会放弃孩子。

  后来,潘艳平得知南昌有家机构可以接收6岁以上的自闭症孩子,就兴冲冲带着儿子去了。可没多久,儿子就被“”了出来。“因为我们是青云谱区的,而那家机构是西湖区设立的,只优先接收西湖区的孩子。”潘艳平说,因为名额有限,当时青云谱区的几个自闭症孩子都被“”出来了。

  据潘艳平了解,针对自闭症孩子,青云谱区还没有一家公立或民办的教学托管机构。“因为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闭症,作为家长特别有感触。自己带孩子也是带,给其他家长带孩子也是带。我就和孔老师商量着开了这家机构。”潘艳平说。

  希望更多好心人扶持这个“

  由于没有政府的支持,“爱心之家”举步维艰。“完全靠我们的力量非常有限。我是工薪阶层,孔老师还没有工作,也不知道这个‘家’能撑多久。”潘艳平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心力量能够给予帮助。

  青云谱区残联一位工作人员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区目前确实没有针对自闭症孩子设立的教学托管机构。对于潘艳平的“爱心之家”,该工作人员称将会去现场考察,如果符合相关规定条件,可以考虑予以支持。

  潘艳平的“爱心之家”其实是个创新,因为这个“”招收的是许多服务机构不愿接纳的超过6岁的自闭症孩子。我们希望政府、社会爱心人士都来帮忙,让这簇刚刚点燃的星火烧得更旺,而不是瞬间就熄灭。来源:信息日报 记者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