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一农民花费百万自建民俗博物馆

04.03.2015  13:17

峡江一农民自建民俗博物馆
花数百万为3000余藏品安个“
今年春节迎客6000余人次

刘阳福正在为游客讲解自己的藏品(曾双全/摄)

  一年多前,峡江县农民刘阳福的愿望是能建个展示馆,为自己收来的木雕等藏品找到一个真正的“”。如今,他的愿望已成真。昨日,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这个春节,他花费数百万元自建的峡江民俗博物馆免费对游客开放,引来“粉丝”6000余人次。

  刘阳福的民俗博物馆,位于峡江县城南工业园区。那个面积达800余平方米的展厅,展示着刘阳福从各地收来的宝贝,其中有木雕、瓷器,有字画、古籍善本,还有古家具、古装等藏品3000余件,涉及古人生活、生产、学习等各个方面,时代跨越唐、宋、元、明、清、民国和解放初期,较为集中地展示了当地民间民俗文化。展厅里,游客们边走边看,在感受着当地厚重民俗文化的同时,纷纷拿出手机与展品合影留念。“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好多人来看,估计加起来有6000多人次吧,我没有仔细去算”,刘阳福还是如此“实在”。只是看着自己的展品不断被人们所接受、所了解,他的心情也一再难掩兴奋,我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把我们先辈的智慧传承下去”。

  2013年3月27日,本报以《在收藏中守望尘封的记忆》为题,讲述了峡江县收藏爱好者刘阳福走在收藏路上发生的故事。几年前,刘阳福爱上收藏。从当初盲目到各地收购藏品,到如今已有固定的“线人”,刘阳福的收藏路开始走得顺顺当当。“我在很多地方都有线人,有好东西人家会打电话告诉我。”没有了一开始的盲目,刘阳福很享受当前的生活。在刘阳福的藏品中,木雕,这些大块头,是他的最爱,占据着藏品中的“半壁江山”。据说,他收藏的这些东西年份大多是民国以前,以明清的居多。说起收藏,刘阳福总是头头是道,也总有一大串专业术语脱口而出,其实,我只有初中文化”,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收藏的热爱。没事的时候,刘阳福也会捧着一本本关于收藏的书细细品读,他很享受与收藏走过的每一个日子。谈起收藏的初衷,刘阳福说出了他的忧虑,现在很多人建新房子,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破坏掉了。很多人也不懂,不知道珍惜”。他担心,也许再过个10多年,那些刻有许多美丽故事的木雕、石雕、老绣品,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了。”我只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我们的文化,不要忘记回家的路。”刘阳福说,建这个民俗博物馆,就是希望能把他收藏来的这些东西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能记住这些关于“老祖宗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