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地灾防治:三项机制“再织网”

08.03.2016  18:55

近日,峡江县修订出台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进一步织密全县地灾防治“安全网”。

一是 建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 严格界定“红、橙、黄、蓝”四级地灾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和“小、中、大、特大”四类地灾险情灾情分级,并依次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措施,确保科学合理研判并快速响应灾情险情。提速灾情报告,对发生人员死亡、失踪或者中型以上的地灾险情灾情,实行1小时速报,对未发生人员死亡、失踪或者成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实行12小时速报。

二是 建立危险性评估机制。 将地灾危险性评估列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危险区域。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安全评估和监管,对地灾易发区工程建设和农民切坡建房,严格安全评估并落实保护措施,防止人为活动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对可能威胁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和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域的重大地灾隐患点,组织力量进行勘查,查明成因和危害程度,制定监测防治措施;对矿山采空区和岩溶发育区,强化地面塌陷管理,防范矿山地下开采、岩溶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活动引发地面塌陷灾害。

三是完善全方位保障机制。 将地灾防治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列入乡镇政府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统筹调动县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公安消防三方力量,组建以县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为骨干的应急专业队伍,增强抢险救灾力量。加强地灾应急平台建设,构建基础支撑、综合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移动应急通讯系统,并建立应急指挥室、视频会商室和值班室,实现平台与地灾现场的多方音视频会商。加大物资储备和保障力度,各地灾应急成员单位按照工作职责,配备必要的生命防护、应急车辆、应急通讯、应急调查与评估和野外餐宿等设备,以及灾民安置、医疗卫生、工程抢险等物资,为地灾抢险救灾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