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天气致杨梅减产农业专家出主意

15.06.2015  09:41

江西广播网6月15日讯:

每年的6月是杨梅丰收的季节,一颗颗甜美多汁的杨梅备受顾客青睐。今年,受恶劣天气影响,吉安大部分杨梅园减产70%,果农损失不小。请听吉安台记者康美权的报道:
峡江县吉利红杨梅基地位于县城至马埠镇岔路口,交通方便,一直是游客采摘杨梅的好去处。如今走进这里,170亩的果园里只见三四个顾客前来采摘,十分冷清。成人高的杨梅树上看不到多少杨梅,反倒是地上掉落的杨梅比较多。基地负责人李志辉:“四月份的时候下了一场冰雹,刮大风,把一些刚挂果的果子吹掉了。包括这段时间下雨特别多,你看这个果子现在都还没成熟,而且都是畸形的。他这个熟不了。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新干县,沂江乡赣林杨梅基地有100亩杨梅,面对近期强降雨,主人何桂莲只有干着急:“如果按天气好的话,13元一斤,像我这么多杨梅,今年计划最少要卖40万,如果是天天下雨,就只有20万,吃的人少点,玩的人下雨也不想出来。
看着满地烂掉的杨梅,何桂莲很无奈,她赶紧联系酒厂,把杨梅作为制作杨梅酒的原料低价卖给酒厂:“比如说我这里卖到13元每斤,卖到酒厂只能卖2元每斤。
吉安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清白介绍,杨梅在业内被称为“短腿水果”,它的销售半径只能是运输工具一天一夜可以行驶的距离。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杨梅的保鲜技术,但是不管是泡沫盒里加冰袋也好,还是充二氧化碳也好,都会影响杨梅的口味和卖相。所以要解决杨梅的销路问题,只有两条路“一、吸引大量的优质客户,散户抱团经营,推出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包装;二、进行深加工,目前比较可行的有避雨栽培、防虫网保护栽培、烘房加工等多项技术。
刘清白建议,果农可以上农业信息网,发布供求信息,拓宽杨梅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