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村小校长刘九根:灯照山区四十二载

27.03.2014  14:18

    新华网江西频道3月27日电(曾双全、周建斌)有一种奉献,叫作坚守。峡江县桐林乡流源小学校长刘九根,1973年至今,已经在峡江县最偏远的山村小学坚守了42个年头。他将自己的美好青春完整地奉献给了这片大山,就像一盏灯闪亮在大山的深处。

    坚守,让“”境好起来是我的责任

    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流源小学。新的教学楼,新的学生食堂,新的篮球场……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学校异常美丽。“这些都是刘校长的功劳,这么多年,他是把学校当作家来料理的。”随行的村干部向我们介绍。

    桐林乡流源村在峡江县最东边,与新干,永丰,乐安三县交界,是该县最偏远的村落。刘九根今年58岁,在这里出生、长大。1973年初中毕业的刘九根考入流源小学,成为一名代课教师,2000年又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从1983年至今一直担任流源小学校长。

    当日,刘九根异常高兴——“上海流源知青爱心助学基金会”向学校捐赠了价值4万多元的教学设备、校服及奖学奖教资金。看着孩子们观看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演示时惊奇的眼神,刘九根也兴奋得像个小孩。

    因为学校偏远,没有人愿意在这儿长待,尤其是年轻教师,总是想着法子调走。这些年进进出出流源小学的老师近百人,没有几个人在这儿带满过一届学生,唯有刘九根是一届一届地循环往复。“如何留住优秀师生,是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刘校长说,“让家境好起来,这是我的责任。

    2005年,在他的努力下,南昌泰耐克集团给学校捐资15万元,当地政府积极配套自筹资金,当年,新的综合教学大楼拔地而起;随后,他又多方化缘先后为学校争取到电脑、桌椅、铁架床、体育器材、师生校服……据统计,这些年来,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到各类资金总额近100万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舍弃,再苦再累终身无悔

    这些年,为了学校,为了大山里的孩子,刘九根倾注了太多,也舍弃了太多。

    学校有近一半学生走读,家里距学校最远的有5公里,中餐都是从家里带过来的冷饭冷菜,有的干脆带几块饼干干嚼。刘九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决定,在学校开办学生食堂,解决学生午餐问题。但请炊事员是个问题,工作繁,责任重,工资低,先后请了十多个炊事员都走了。1989年2月他硬把妻子李菊英连哄带骗请到学校做炊事员。这一干便是25年。

    1995年,父亲病逝,妹妹又突患绝症。当时,正值县“两基”工作迎检。许多数据、表格仍旧需要他去完成。不得已,他一边上课一边做好“两基”汇总填报工作,晚上下班还得照顾身患绝症的妹妹,几乎夜夜通宵达旦。

    2012年暑假,正值农事双抢时期。学校新建师生食堂,必须在开学前完工,时间紧,任务重。他干脆把责任田也彻底让送给了别人,放下了家中的一切事务,整个暑假日夜坚守在校建工地上。

    其间,刘九根有很多的机会走出流源小学,上级多次安排他到外面更好的学校,甚至是更重要的岗位,都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土生土长的地方,我熟,换了别人,我不放心。” 42年的教学工作,刘九根落下了一身的病,咽喉炎、胃病、高血压、痛风、眩晕症……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药罐子”。他说:“能为家乡山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是我最大的幸福,再苦再累,终生无悔!

    收获,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42年,刘九根教过了多少学生,他自己也数不清,一批又一批山里孩子走出了大山,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他们中有留美博士、有县长局长、有研究生、还有大老板,而刘九根却仍坚守在大山里,仍住着父亲留给他的老房子。妻子李菊英说:“跟着老九,我这一辈子,就没有享过福。

    每年春节,学生们从全国各地回家,都会聚到刘九根家里,给老师拜年的同时,回忆一下童年的美好时光。

    “这个时候,我觉得最有成就感。”话语之间,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学生混得好,老师脸上才有光。”让更多山里孩子走出大山,是刘九根的心愿。他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钻研业务,提高自己。他充分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并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向年轻的教师学习运用新的教学设备,对着录音机练习普通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凭着自己的努力,他所教学科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甚至在全县排上名次。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2013年9月评为峡江县“最美乡村教师”。同年12月评为吉安市首届“最美乡村教师”。临走时,刘九根告诉笔者,现在都是年轻教师,来自外乡、外县甚至外省市,轮换交流太快了。“两年之后,我退休了,谁来接替我坚守这块阵地?”言语之间,刘九根脸上透着深深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