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花甲夫妇照顾残疾儿子三十五载

28.05.2015  20:46

王卫东(左)为儿子穿鞋

  峡江县福民乡口里村有一对这样的夫妻,他们十分不幸:儿子王正民3岁时患球后视神经炎,没有任何征兆,一夜醒来双目失明;30年后,看不见一丝光亮的儿子,误把二楼当一楼,用手摸索着“出门”,一脚踏空,至今再也没能站起来。从此,给儿子洗脸、穿衣、喂饭、换洗床单被褥、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每天早上一起床,夫妻俩就忙个不停。35年来,这对夫妻不但将儿子从死神手里夺回,还不断给儿子勇气和信心。

  一夜醒来幼儿突患眼疾

  1981年6月18日,厄运始于这一天,王卫东和妻子肖福英永远记得。那天早晨,年仅3岁的王正民起床时突然哭了起来,说眼睛看不见了,夫妻俩随即带着他前往医院检查。在南昌某医院,王正民被确诊为球后视神经炎。住院医治6个月后,医生告诉他们没希望了。

  但王卫东夫妇没有放弃,他们踏上漫漫的求医路。北京、上海、浙江、内蒙……在此后的多年间,他背着儿子,全国各地寻医问药。“那些年,全家的收入全花在治疗儿子的眼睛上了。”肖福英说。为了省钱,每次出去,肖福英总会蒸好几笼馒头,塞满背包,以备饿时充饥;为了省钱,王卫东从不住宾馆,带着儿子住桥洞、蹲墙脚;为了省钱,王卫东能步行就从不坐车,背着儿子、提着行李经常走上好几个钟头。 1982年,在鹰潭火车站,王卫东所带的粮票及现金全部被偷掉了,他们流落街头,食不果腹,幸亏碰上一个在当地养蜂的老乡,才借够路费坐车回家。他泪眼婆娑地告诉儿子,等眼睛治好了,一定要报答所有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可近20年的求医问药,并没有让儿子的眼睛复明。

  命运多舛厄运再次降临

  多年求医未果,王卫东夫妇为儿子医治眼疾的信心和热忱慢慢减退。“我不能过于固执,要为儿子的未来作更长远的打算。

  2000年,在县残联的帮助下,王卫东将儿子送到南昌的盲人按摩学校学习盲人按摩。2002年,王正民在巴邱镇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因为手法好,价格公道,王正民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收入200多元,养活自己已经不成问题了。看着儿子的生活步入了正轨,王卫东夫妇乐在心里。

  家里的境况逐渐好了起来,夫妻俩除了种地,还在镇上做小工,省吃俭用,一年也能存几万元,债慢慢还清了。可好景不长,厄运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2013年9月,王正民错把二楼当一楼,摸索着出门,一脚踏空,从二楼跌落,导致颈椎、腰椎骨折,在县医院治疗一个星期后,王正民仍然没有一点知觉。主治医生说:“回家准备后事吧。”这话深深刺痛了王卫东夫妇的心。 “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救活儿子。”王卫东抹干眼泪,拿起儿子的CT片,多次跑到省城医院,耐心向骨科医生求助,最终感动了医生,医生给他开了药,让他试试。经过几年不间断地医治和服侍,王正民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还能说话了。

  全心付出担忧儿子未来

  命是保住了,但由于颈椎和脊髓受损,王正民成了高位截瘫的病人。几年来,王卫东夫妇一天至少给儿子换6张尿不湿,坚持每天给他擦洗身子,不断地翻身,夫妇俩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崽,逛街去啰。”5月25日,帮儿子擦洗完身子后,王卫东用轮椅推儿子到外面走走。只要有时间,他便用轮椅推着儿子去散心。眼睛看不见,身子不能动,时间一长,王正民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他常常哭着对父母说:“你们救我干什么?留我在这个世上活受罪,还拖累你们。”王卫东夫妇总是强忍着泪水,微笑道:“我们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你要坚强,会好起来的。”在父母的耐心开导和鼓励下,王正民渐渐拾起对生活的信心。他躺在床上不停地锻炼,再配合药物的治疗,如今他的手脚已经能轻微活动了。他说:“在床上躺了两年,按摩店的那些老客户肯定都跑了,等病好了,还得想办法请他们回来。”话语间,充满对新生活的渴望。

  “儿子每个月吃药得花费四千多元,因为是在门诊开的药,医保不予报销。”谈及高额的医药费,王卫东一脸忧愁地说,家里还欠了7万多元的债。为了给儿子治病买药,62岁的王卫东硬是逼着自己去学泥水手艺。“现在泥水匠工资高,为了儿子,我什么都肯干。

  临走时,王卫东拉着记者的手说:“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如果我们哪天不在了,儿子怎么办?我们只希望能比他多活几天。”说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父亲,抬头望了望天,泪珠从眼眶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