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话题舆情解读:国际舞台的“中国角色”日益凸显

24.11.2014  22:50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一、事件概述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2014年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改革和加强风险防范成为这次峰会的三大目标。16日下午G20峰会闭幕。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峰会通过了《布里斯班行动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增加自由贸易,提高全球GDP达2万多亿美元。峰会就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投资、贸易自由化、税收和金融监管,以及能源安全等一系列议题达成了共识。《联合公报》还承诺加强合作,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支持对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作出的国际回应。会议宣布G20峰会2016年将在中国举办。

二、相关舆情发展走势研判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11月份以来,“G20峰会”话题舆情热度逐步升温。11月2日就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当天就即将于11月中旬在布里斯班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发表声明。当天韩国媒体也发布了韩国领导人朴槿惠9日至16日出访中国、缅甸和澳大利亚的消息,其中也提及朴槿惠“14日至16日则将参加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参加。即将与会的国家领导人所在国家也开始纷纷发布领导人行程相关信息,随后,国内外媒体对“G20峰会”话题的关注度快速升温,并形成了多轮舆论关注热潮。

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就G20峰会拟签署反腐败协议等话题答记者问,引发相关舆情加速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就超过了1100篇。7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习近平出席G20峰会并访问澳大利亚等三国”的消息,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8日,国内传统媒体报道达到89篇。

11月10日,相关舆情出现加速升温态势。13日,相关舆情继续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2300篇,相关新浪微博超过9600条,相关传统媒体报道也超过75篇。14日相关舆情热度继续加速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6000篇,相关微博超过1万条,相关传统媒体报道超过200篇。

11月16日,峰会闭幕。而相关舆情则在随后的17日形成了一个舆情热度峰值,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继续在此前基础上猛增至超过1.1万篇,相关微博则超过7万条,相关传统媒体报道也超过740篇。

18日起随后的日子里,相关舆情热度逐步回落。而各方舆论对G20峰会之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的讨论仍然络绎不绝。

截至到11月20日当天,此话题相关网络新闻超过2400篇,相关微博超过8000条,相关传统媒体报道超过70篇。数据显示,相关舆情仍然维持了一定的热度。

三、媒体盘点G20峰会公报四大看点

光明日报》17日发文盘点了本次G20峰会公报的四大看点:

文章称,二十国集团第九次领导人峰会16日下午在布里斯班闭幕,并发表二十国领导人联合公报。公报集中反映了峰会的成果,其中有四个看点值得关注。

1.敲定全球经济再增长2%

作为本届峰会主席国,澳大利亚一直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作为峰会核心目标。2014年2月,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悉尼会议上承诺在下一个5年内要使二十国集团的经济增长比现有预期提高至少两个百分点。这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首次为经济增长设定具体的目标,此次峰会对此予以明确。公报提出,到2018年将二十国集团的经济增长额外提高两个百分点。

二十国集团拥有全球2/3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90%,贸易规模占全球总额的8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的测算,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这些国家的GDP增长可超过两万亿美元,由此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将达数百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此次峰会上,各国最终确定了1000多项促进增长的措施,足以保证二十国经济5年内额外增长两个百分点。

2.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

作为新增长战略的一部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是二十国集团的共同关注。东道国澳大利亚更是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遗余力,认为这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并增加就业。本届峰会上各国同意建立一个全球基础设施中心,用于搭建一个知识共享平台以及政府、私人机构、开发银行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网络。中心将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改善基础设施市场的运作及融资。

该中心的成立是本届峰会屈指可数的亮点之一,它本质上是一个研究和咨询机构,并不具备直接投资功能,而二十国集团赋予它的使命也仅有四年。这个临时性机构对于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

3.公开不满美国阻挠金融改革

在谈到金融机构改革时,公报指出,将致力于保持一个强有力、以份额为基础、资金来源充足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报表示,虽然在2010年以及第15届份额审议大会上已就有关内容达成协议,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迟迟未能在份额和管理方面实施改革,各国对此深表遗憾。公报强调,落实2010年改革仍是各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迫切要求。

公报还公开督促美国尽快批准这一方案。如果到年底仍无结果,将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做好下一步采取其他措施的准备。在美国的把持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俨然成了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独立王国。4年过去了,各国达成的共识竟因美国的阻挠而成了儿戏。这显然在二十国集团内引起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公愤,公报点名批评美国也在情理之中。

4.中国举办2016年G20峰会众望所归

公报在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确认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在中国举行。澳媒《澳大利亚人报》日前披露了这一决定的由来。该报报道说,2013年峰会举办国是俄罗斯,今年是澳大利亚,明年将是土耳其。出于让二十国集团更加稳定的考虑,2011年法国戛纳G20峰会决定2016年峰会将由一个亚洲国家主办。在二十国集团中,有可能承办的亚洲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

日本早就想举办2009年的G20峰会,但在美国的干预下不得不将主办权让给了英国。其后几年日本因国内政局动荡将这一想法搁置起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很想借办峰会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表达了对举办2016年峰会的强烈意愿。现任主席国澳大利亚对2016年峰会的主办国有决定权,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关系十分密切,澳总理阿博特公开称“日本为澳大利亚在亚洲最好的朋友”。因此,日本认为获得2016年峰会的举办权十拿九稳。

但是,当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就2016年峰会主办国进行协商时,“大家都说,中国举办峰会至关重要”。所以中国举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实在是众望所归。

四、舆论热议G20峰会

1.G20峰会承接北京APEC峰会热度

据观察,此次G20峰会议题受到国内外媒体强烈关注和热议。作为本届峰会的主办国,澳大利亚在会前就明确表示将会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议题。据媒体报道,11月2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就G20峰会发表声明说,澳大利亚很荣幸主办此次峰会,峰会将聚焦全球经济增长,打造更强有力的世界经济。9日,他在一份声明中称,本届G20峰会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经济会议,并且“不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话”。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在G20峰会上,此前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的很多议题都会继续讨论,比如促进经济创新发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香港中评社11月16日文章《北京峰会成功有力推动G20峰会成果》指出:G20峰会的召开离北京APEC峰会结束还不到一周的时间。由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发动机地位,以及两场峰会在议题上的相关性,可以说,APEC北京峰会的成功举行已经为G20布里斯班峰会取得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庞中英则指出: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再次显示了G20的必不可少性,但同时也显示了G20目前的局限和问题。而中国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方,在突破G20的局限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2.G20峰会代表性更强 达成共识更难

相比包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G20的成员国涵盖的范围更广,涉及到中国、印度、南非、韩国、墨西哥、印尼等新兴经济体。这个占据世界人口2/3的国家集团贡献全球GDP总量的85%,以及世界贸易总额的3/4。

澳大利亚智库机构罗伊研究所G20研究中心课题组长迈克?卡拉汉认为,G20峰会的优点在于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聚到一起,而对反映当前全球经济局势来说,这些国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这个集团里的国家彼此在政治体系和发达程度上各不相同,所以要取得共识并不容易。G20领导人在达成一系列共识之后,应该着眼于跨国公司治理、税务欺诈和贸易自由化等重点领域在各自国内展开改革。“在全球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情况之下,世界需要各国领导人展示他们相互合作的一面。”他说。

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金融法教授罗斯?巴克利指出,G20在金融恐慌时期发挥过作用,但在相对平稳的时期也应该寻求进步的空间。巴克利认为,目前G20承诺的各种改革议程离真正落实还有5~8年时间,而且随着每年会议的召开,这个差距逐渐拉大。

3.中国社科院发布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分析报告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位列G20各成员创新竞争力前三甲,中国在G20中排名第八位,是G20集团中唯一能够进入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对此,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国内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中国新闻网援引专家言论呼吁,中国需注重提高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产出效益,切实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而《科技日报》则认为,中国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增幅最大,远高于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的平均变化水平,稳居第二方阵。同样《经济参考报》也认为,从综合得分来看,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佼佼者。

五、国际反腐合作议题成G20峰会亮点

早在峰会召开之前的13日,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各方有望在反腐等全球性问题取得新的突破。张军指出,20国集团除欧盟外19个成员中有18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成员。在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21个经济体已就反腐合作达成重要共识。而在16日的会议上讨论增强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议题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要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在本次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里斯班峰会公报》上,与会成员领导人核准了支持增长和抗风险的《2015-2016年G20反腐败行动计划》,同意采取行动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包括加强司法互助,返还腐败资产,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就此表示,严重腐败问题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抵消作用,这一点在G20与会各国中的共识度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反腐败能够成为本次峰会议题是有合理性的。G20在建立之初只是一个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缺乏实实在在的协议性内容。这次从反腐败问题出发,在这个领域培养逐步培养互信有助于G20本身形成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

舆论普遍支持中国大力推动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成为的举措。据媒体报道,今年夏天公安部启动的“猎狐2014”行动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海外追赃追逃行动,启动4个多月以来,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56个国家和地区抓获海外在逃人员288名。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逃、遣返引渡力度。这一精神在中国外交工作中得到充分展现。11月召开的APEC会议为国际反腐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与实践平台,此次APEC会议,21个经济体就反腐合作达成共识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宣布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在亚太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APEC北京会议可谓构建了亚太地区国际反腐新秩序。

同月召开的G20布里斯班峰会上,习近平在讨论增强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议题时,着重指出要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这一意见在G20峰会公报中得到充分重视:“我们核准支持增长和抗风险的《2015-2016年G20反腐败行动计划》。我们正采取行动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包括加强司法互助,返还腐败资产,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

六、中国在G20峰会上的地位日益凸显

据媒体报道,在G20机制中中国一直发挥着“龙头”的作用。世界经济的80%以上靠G20国家来拉动,其中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占到30%以上。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贡献是第一大“引擎”,美国位居第二。

1.习近平讲话凸显中国“底气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表示,这一次G20峰会给人最大的感受在于,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多,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从这次G20峰会上习近平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自信心增强了,“底气”也更足了。可以说,这次的G20是由中国“塑造”的。而“引领”、“信心、”、“塑造”……这些词构成了外界对这次习近平出席G20峰会的评价。

新西兰先驱报》网站20日报道则称,61岁的习近平是中国的缩影:高大、强壮、自信而坚定。他并不害怕展现他的个性。习近平更喜欢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保守派一致同意的风格。他被看成是中国国内改革以及地区和国际角色的坚定代言人。

2.中国倡导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

这次峰会,习近平主席这两方面讲话引起与会各国普遍关注。“中方在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将互联互通作为核心议题之一,目的就是开辟新的增长点。”在11月15日举行的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说,“落实全面增长战略重要的是发掘和培育持久增长的动力,形成各国发展创新、利益融合、增长联动的新局面。”在11月16日举行的G20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说,“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二十国集团有能力、有责任推动建设统一、开放、普惠的全球大市场,推动多哈发展回合谈判早日完成,还要营造有利于各国发挥特长、实现优势互补的贸易环境,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获益。

对此,朱杰进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习近平这次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联动增长,这向西方国家表达了鲜明的态度:不能一味采取量化宽松的经济政策,不管有多难也要进行经济结构上的改革。要拿出政治勇气发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陈凤英表示,自由贸易区的安排必须是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不能是相互竞争的,否则会导致世界贸易体系的碎片化、封闭化,对各国都没有好处。要实现真正自由开放的自由贸易,仅靠中国是难以推动的。所以说,习主席的讲话是在引领G20的其他成员国,共同把自贸区建设好、完善好。

据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13日介绍,G20领导人峰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就世界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阐述中方主张,提出倡议、推动合作、传递信心,同各方一道分享中国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有益经验。习主席还将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并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双边会见,推动金砖国家团结合作以及同有关国家合作。张军表示,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致力于通过改革开放挖掘新的增长动力,这将为世界经济和二十国集团合作提供更多正能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向阳指出,习主席此次是第二次出席G20峰会,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举世瞩目,习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继续指引“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前进方向,贡献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新思路”。而由于G20峰会紧随APEC北京峰会之后举行,加之亚太又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故习主席在APEC峰会上阐发的思想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G20之上。

3.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发挥中国引领作用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会议70周年,各方都在总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在15日的会议上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一点也引起了普遍关注。

陈凤英表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一直是中国在G20峰会中的核心诉求。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的弊端,习近平讲话把这一议题上升到了历史的高度。与此同时,今年金砖国家的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建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这是二战后第一个没有发达国家参加的国际金融机构,是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补充,也对G20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七、舆情点评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11月份以来“G20峰会”话题舆情热度逐步升温,并在峰会闭幕之后继续延续。

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无论是APEC峰会还是G20峰会都是中国与世界就经济发展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而伴随着一次次世界级盛会的召开,已经确认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正在日益加重。作为肩负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重任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努力。而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频频亮相并代表中国强力发声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成为中国的一种象征:高大、强壮、自信而坚定。

而在此次G20峰会中我们看到,除了经济议题之外,国际反腐话题也成为北京APEC峰会和此次峰会中的重要亮点。反腐败也是当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议题。在此次峰会召开之前的13日,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就曾透露,此次峰会各国将会加强在追逃追赃、资产返还方面、拒绝腐败分子入境,为腐败分子提供避罪天堂等诸多方面的反腐合作,让腐败行为无处可存,让腐败分子无处可藏。而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一张全世界范围内搭建的国际反腐大网正在越织越密,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11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望海楼”评论《中国加速开放 倒逼深化改革》指出,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里,一系列重要的地区会议和全球峰会先后在亚太举行。北京APEC会议、内比都东亚峰会、布里斯班G20峰会就地区和世界经济治理提出了新的国际合作设想、方案,中国在这3个系列会议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中国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融入国际体系走进了塑造国际关系新局面的时代。而一个加速开放的中国必将倒逼中国深化改革。在10年、20年后中国或将升级为更富竞争力的新型强国,一个日益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引领作用也将被世界所尊重。而这对中国持续引领重大国际体系建设议程的能力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日益崭露头角的中国正在迎来更多关注的目光,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有时悦耳有时刺耳的声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正在以越来越多的自信和底气走向国际大舞台的中央,正在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进程中提高自己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