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五措并举”产业扶贫真扶贫扶真贫

03.08.2017  17:25

  崇义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53户17042人。不少贫困农民祖祖辈辈生长在农村,不离乡不离土。为使贫困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找到一条精准脱贫的路子,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山区农业的特点,确立“三业一兜底”(产业、创业、就业和政府兜底)的工作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一是发展订单农业做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向农户提供种苗、饲料、疫苗、技术等,指导农户开展种植、养殖,并按合同价收购农产品。这种模式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户生产什么、物资从哪来、农产品卖给谁、价格下跌亏损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农户在家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搞种养,其他一切事情都交给企业。

  我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西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公司利用刺葡萄产业资源技术销售等优势,由公司为贫困户“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市场保护价收购”,解决了贫困户“无项目、无技术、无资金、无市场”难题。2015年来,带动3924户种植刺葡萄8300多亩,其中种植1亩以上的贫困户305户1103亩。

  二是提升技术能力做扶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一方面,结合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优势,积极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提升自身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贫困劳动力务工,加强对贫困农户的技术培训、能力培养,使农户有一技之长,有的农户在基地开展小组承包,有的还成立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过埠诚绿果蔬专业合作社现有种植面积198亩,钢架大棚68个,竹木大棚200余个。目前,每季可提供20多个蔬果品种,年产量500吨以上,产值达240多万元。该基地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

  一是贫困户将土地租赁给合作社,获得土地流转收入。24户贫困户出租36.24亩土地给合作社,每亩每年可获得收入600元。

  二是果蔬销售收入提成。合作社为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引导基地内的贫困户按5人/组的形式自由组成单个包工小组,再将流转至基地内的土地分片无偿提供给包工小组种植,免费为包工小组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由包工小组负责果蔬的种植,蔬菜种植好后,合作社统销,包工小组按销售收入的30%提成。

  三是务工保底工资收入。贫困户在合作社分组包工生产,除“果蔬出售收入提成,另按6元/小时计算保底工资。贫困户上班期间打卡计时,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在兼顾自家农活的同时,又能在合作社务工赚钱。

  三是开展“三帮”服务做扶贫。蜜蜂养殖是我县产业扶贫的一项特色产业。到2016年底,有578户养殖蜜蜂5808箱。针对贫困户养殖蜜蜂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问题,县政府出台政策,对贫困户养殖蜜蜂每箱补助500元,每户实行1万元封顶政策;为解决贫困户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县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开展了二期贫困农民蜜蜂养殖培训,高薪聘请有几十年养殖经验的专家授课,并在县城设立实训基地,基地包教包会,包蜜蜂赊销;为解决蜂蜜销售问题,县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联社,各乡镇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培训、蜂种供应、品牌打造,收购营销和开展网上销售等,基本解决了贫困户养殖中的资金、技术和产品销路。

  四是探索资产收益做扶贫。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使贫困农民在村集体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在2016年两个村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对4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改革试点。如2016年改革试点村长河坝村、2016年实现每股分红1130元;全村有贫困户4户,有贫困人口14人,每个贫困人口通过合作社分红增收1130元,每人拥有合作社股份金额64322元。又如全县14个规模蔬菜基地今年引导贫困户采取资金、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等有64户221人,仅此一项贫困户人均增收1100多元。贫困农民建立“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的利益机制,真正实现“持股增收”。

  五是增加就业岗位促扶贫。龙头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种养环节就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和拓宽,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销售、物流和附属产业等方面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对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全县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农民创业园、贫困劳动力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扶贫专岗补贴等方式解决贫困农民就业623人,通过34个“一村一品”龙头企业吸纳贫困农民就业1045人。


泰和县农业局抓党建促服务
  “现在党员干部的心与农民贴得更紧了,农业厅
昌江区农业局开展农业产业扶贫 实现精准脱贫
  7月21日,昌江区农业局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组和礼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