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阎崇年:像去巴西看世界杯一样看古窑复烧

15.06.2014  00:53

阎崇年在江西景德镇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雨/摄)

人民网景德镇6月14日电(记者秦海峰)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景德镇举行。人民网记者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专访了前来参加古窑复烧的著名历史学者阎崇年。

文化遗产需要先活向民间 活向大众

人民网记者: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怎么理解“”字?

阎崇年:文化遗产“”起来非常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本来就是活的,陶瓷需要烧造,刺绣需要针刺,风筝需要扎,这些都是活的。但是这个时候提出这个“”字更有意义。文化遗产需要先“”向民间,“”向大众,文化遗产要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文化遗产要“”向亚洲,更主要是向全世界活起来。文化要走出去,首先文化遗产要走出去,走向全世界,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活起来,扩大中国文化遗产的影响。使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古窑复烧让文化遗产真正活了起来

人民网记者:您怎么看待古窑复烧对文化遗产保护起到的积极作用?

阎崇年:古窑复烧,以前只是听说过,但是从来没看过。今天有幸来参加古窑复烧,心情非常激动,这是一个隆重的盛大的节日,不仅仅是一个陶瓷的节日,而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古窑复烧通过媒体向全世界传播,让他们共同分享人类文化燃起来的圣火。

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而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举行古窑复烧,让文化遗产“”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巧合。古窑复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作用首先体现在它能够引起全民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还有就是提高大家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最后就是它能够弘扬文化遗产,把文化遗产推出去,推向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容易沉睡,今天我们在古窑点燃了这一把文化圣火,让它重新燃烧了起来了,红红火火,火向全世界。

北看故宫 南访古窑”的比喻很恰当

人民网记者:有句话叫“北看故宫,南访古窑”,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阎崇年:这是很有意思的比方,也是一个切入点。故宫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景德镇的瓷器,元明清600多年的历史,对全世界影响非常之大,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都以它为名,可见景德镇陶瓷影响力之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景德镇瓷器的意义和北京故宫的意义有相同的重要地位,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古窑又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代表,集大成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个比喻是恰当的。

如果在央视讲《古窑》 全国人民都会喜欢

人民网记者:您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大故宫》,如果有机会讲《古窑》,您会怎么讲?

阎崇年:我讲《大故宫》专门有一章是讲景德镇瓷器,讲清宫烧造瓷器、收藏瓷器。但是很遗憾,时间太短,没有尽量把它展现出来。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我们没有到景德镇,没有看唐英博物馆。这次来到景德镇我看了,也亲身感受到了。我想如果再讲景德镇,讲古窑,我想全国人民会高兴的,海外的华人、喜欢中国文化的人都会喜欢的。

就像去巴西看世界杯一样来看古窑点火

人民网记者:能否给古窑的持续发展提些建议?

阎崇年:我参观过龙窑,从窑里面走了一趟,感到震撼。我们的先人太伟大了,烧出那么精美的瓷器,不仅影响中国人,而且影响全世界。当年和康熙皇帝一个时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他的皇宫里面就以陈列中国瓷器为骄傲。路易十四的王后,也在寝室里面布置上了中国瓷器,而且这个宫廷风格,影响了整个欧洲,所以欧洲的文化人非常仰慕中国。

葫芦窑我看过,但是没有看过开窑,今天能有幸看到葫芦窑开窑,琳琅满目的瓷器真切地呈现在我面前。这一刻是窑工最幸福的时刻,像登山运动员登上喜马拉雅山,像农民喜获丰收。我想他们的高兴和快乐可以通过传媒与全国人民共享。因此,我建议定期举行古窑复烧点火仪式,比如说一年一次。邀请全国有意愿的人,就像去巴西观看世界杯一样来参观点火仪式,来看开窑点火和开窑仪式,共享陶瓷文化盛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