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大师罗国荣的国宴往事:周总理赞其为“帅才”

05.12.2014  20:49

被毛主席称为四大名厨的陈胜、范俊康、罗国荣、王兰(左起)

  1969年初的深冬,第一批当选为中国特级烹饪技师、操持无数场国宴、为高层领导人服务了15年的罗国荣因气管炎病重离开了。父亲去世后,20多岁的罗楷经在北京饭店的军管会看到了对父亲下的结论:罗国荣系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贺龙带至北京,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多年后罗楷经甚至有些庆幸,从抄家、“靠边站”到病重,父亲忍受痛苦的时间并不长,否则解放前他为大军阀、银行家、国民党高官掌厨并经营饭馆的这些经历遭一一深挖,即使他曾被毛主席称为“中国四大名厨”之一,被周总理赞誉“帅才”,又能如何呢?

  罗家兄弟姐妹六个,没有一个继承父亲的衣钵。随着时代的更迭、见证者的消逝,父亲的传奇往事渐渐沉匿在这个家族和整个烹饪界的底端,无人搅动便静谧无声。

  人至古稀,罗楷经遥望父亲,将往事开封。

  在王海泉的调教下,勤奋、有悟性的罗国荣红白两案都学得精通

  1956年,罗楷经和四弟才从四川被带到北京生活,经常跟父亲碰不到面儿。晚上他们睡觉了父亲还没回来,早上他们去上学了父亲还在睡觉。父亲的这些故事罗楷经都是听母亲、父亲的徒弟、北京饭店的老职工和老家的亲戚邻居们讲的,父亲自己说的很少,只跟罗楷经提到过他小时候拜师学艺的那段经历。

  父亲罗国荣是四川新津县花园场人,1911年出生。家里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农。他向往读书,老跑到学堂外面听人家上课,但交不起学费。因为是家里最小的,父母看见他总拿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心疼,就在8岁那年送他上学了。他每天第一个到校,学习也认真,乡邻都说他将来是块料。

  念到11岁,家里实在供不起,罗国荣一个人坐在小河边哭了半天,然后就回家干活了。这可能是他一生的遗憾,所以他始终不让自己的子女学手艺,全得读书。

  有年冬天农闲,罗国荣一个人去菜地起了满满一背篼的菜回家。本来他从小很爱干净,那天天冷流清鼻涕,十多岁的孩子背着大背篼吃力,就抬手用袖子抹了抹。结果被街上茶馆里的人看见了,其中一个就对另一个说:“你们看这个娃娃有什么出息吗?他用袖子刮鼻涕,将来他有出息了我用手板心煎鱼给他吃。

  这话刺激了少年罗国荣,一路飞奔回家就对父母说要去成都学徒去。当时成都有个名厨师叫王海泉,业界尊称“大王”,是新津人。此人曾跟着四川总督锡良走过很多地方,锡良去哪儿做官都带着他,所以眼界很开阔,手艺也高超。后来王海泉回到成都跟人合开了一家饭馆叫“三合园”,专做包席。

  家人就托人找到王海泉提出拜师,对方答应了。当时的规矩是,允诺之后,10天内孩子必须由家长带着来拜师。没料到这10天里就出事了,父亲病倒在床上,中间人也有急事脱不开身。本来就穷,还失信于人,眼看拜师这事儿要黄了。父亲想强忍着起床领儿子去,罗国荣很懂事,收拾好简单的行李自己上路了。

  去成都要走60里地,一个12岁的乡下孩子第一次独自进城肯定两眼一抹黑,但父亲后来只告诉罗楷经,到了“三合园”见着王海泉他跪下就说:“师傅,我叫罗国荣,我来拜师了,请你收我做徒弟。

  罗国荣长得五官端正,穿得干干净净的,又有礼貌,王海泉看了表面未动声色,心里很喜欢。了解了眼前的小徒弟为什么一个人来拜师后,王海泉告诫他学不好要挨打的,罗国荣回答:“我一定好好听师傅的话,随便师傅怎么打骂我一定要学。

  初入师门,发生了两件小事,给师徒彼此之间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天罗国荣跟着师傅在厨房打下手,师傅突然一把拽过一个师兄的抹布,喊他打一盆水来。当厨师必须人手一块抹布,如此刀山火海才敢下。水来了,师傅让这师兄下劲搓,三两下水就浑了,师傅厉声喝道:“把这水给我喝下去!”师兄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后来师傅把罗国荣叫过去训诫:客人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像孝敬父母一样把菜做干净。味道好坏还在其次,脏东西吃下去要闯大祸的!罗国荣本来就爱干净,听了这话更像接了圣旨一样,此后一辈子从业的底线没动摇过。

  不久,王海泉就发现晚上的厨房里还经常有亮光。一次他推门进去,原来是十几岁的罗国荣趴在大案板上点着油灯在写什么。一问,罗国荣正记录当天包席的情况,菜品名称、哪个师兄做的、价钱多少,清清楚楚。王海泉问他是每回都记吗?他点点头,说就是很多字不会写。面对这么有心、上进的孩子,王海泉感叹:“娃娃,你硬是个学厨师的料!赶紧去睡吧。

  在王海泉的调教下,勤奋、有悟性的罗国荣红白两案都学得精通。三年出师要办谢师酒,给师傅买衣帽鞋袜,请同行们来喝酒,还要包红包,可罗国荣没钱,满四年了也出不了师。他的大哥下一手好象棋,一心想帮兄弟一把,就找当地的一个富户赌棋,连赢三盘,兄弟的谢师宴总算办成了。

  罗国荣是个重情义懂感恩的人,“三合园”后来因为内部矛盾经营不善,他一直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供养师傅王海泉。解放后他跟随贺龙进京,家属就带了两个孩子还有大哥。他把大哥介绍到黑龙江省委的第一书记欧阳卿家里去做饭,可大哥身体不好,怕冷,干了一年就回来了。直到1962年生病去世前,大哥都由他这个兄弟照顾生活。

  出师之后,17岁的罗国荣先到“福华园”做工,并再次拜师。“福华园”的老板黄绍清也是现代川菜史上的一代大家,他给罗国荣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三年后,罗国荣又去了黄晋临的饭馆“姑姑筵”。黄晋临被认为是现代川菜完成创始定型时期的关键性人物,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罗国荣接受了他的不少指点,从此眼界大开,厨艺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