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工业脊梁骨——九江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纪实

08.08.2015  11:52

  谌远宇 江西日报记者 练 炼 何深宝

  8月初的骄阳,炙烤着九江大地。九江市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冒高温、斗酷暑,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做大九江经济总量,为江西绿色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在浔阳江畔、鄱阳湖边、庐山脚下和赣鄂湘皖边界采访时,所到之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股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浪潮席卷城乡,一个个经济增长点如雨后春笋般冲出地面,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1至6月,九江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3.23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10亿元,同比增长17.1%。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为何九江市经济发展却风景独好呢?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颇有感触地说:“工业是支撑综合实力的脊梁骨,是做大经济总量的主引擎,是赢得区域竞争的杀手锏。近几年,九江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关键是选准了一条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事实证明,这条路径符合九江实际,而且行之有效。”

  把“决战工业一万亿”作为一号工程推进,全力做大九江

  工业兴,则九江兴;工业强,则九江强。九江市把“决战工业一万亿”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坚持大规划引领、大园区承载、大产业支撑、大企业主导、大投入带动和大招商突破,全力做大九江。

  该市通过盘活存量、技改扩能、并购重组等途径,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等方式,重点对纺织、船舶、钢铁、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今年,位于湖口县工业园的龙达集团,已与新加坡金鹰集团达成并购协议,金鹰集团一次性为龙达集团的化纤项目注资12亿元,加上后期投资,增资将超过80亿元,不仅为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也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人才。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了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针对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该市出台工业“1+2”文件,即《关于加力“决战工业一万亿”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强全市工业园区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全力做强工业。同时设立石油化工、现代轻纺、钢铁有色冶金、电力能源四大千亿产业推进办公室,加快推进四大千亿产业的发展。今年1至5月,该市四大千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2.25亿元,占全市比重58.6%。

  人才战略是工业兴市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该市实施“双千双十”工程,即每年培养1000名紧缺技能人才、1000名青年高技能人才;3至5年内,培育10名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企业家、10名省级以上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同时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创建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试验示范工业园区和示范企业。

  今年1至6月,九江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8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14%;利税总额210亿元,同比增长18%。

  [1]  [2]  下一页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