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成效显著 结构问题不容忽视(2016年江西统计资料第6期)

17.02.2016  09:47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指导方针,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工业经济在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的同时,能源消费低位平稳运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降低,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省经济所处特定的发展阶段,能耗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节能降耗成效巩固任务艰巨,节能工作仍需重视与加强。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低位平稳运行

(一)工业能源消费保持低速增长。2015年,我省规上工业能耗增速始终在一个较窄的区间内平稳运行。一季度同比增长0.6%,上半年增长1.2%,前三季度增长3.0%,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104.33万吨标准煤,增长1.9%,增速较上年回升1.2个百分点。11个设区市中,有7个设区市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九江、景德镇、萍乡和宜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增长5.5%、5.2%、2.2%和2.2%。

 

(二)高耗能行业能耗低位回升。2015年,占规上工业能耗85.5%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364.53万吨标准煤,增长2.5%,增速较上年回升1.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中,除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其他行业能耗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耗能最多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9%,增速较上年回升9.0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

 

(三)耗能大户能耗负增长。2015年,我省年耗能十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373.65万吨标准煤,下降1.4%,降幅较上年扩大0.7个百分点。耗能前十位的企业中6家企业能耗下降。其中,钢铁企业下降明显,萍乡安源钢铁、新余钢铁和方大特钢分别下降9.6%、3.1%和0.5%。

 

(四)工业用电量平稳增长。2015年,我省工业用电量729.93亿千瓦时,增长4.8%,增速较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全省29个工业用电大类中,18个行业用电同比上升,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31.5%、25.1%、21.8%,增速位居前三位。

 

  二、工业节能成效显著

(一)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明显。2015年,我省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268.86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万元增加值能耗0.68吨标准煤(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6.7%,超额完成下降4%的年度目标任务。全省11个设区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抚州、鹰潭和吉安降幅位居前三位,分别下降9.8%、9.7%和9.3%。

 

(二)能源综合利用保持优良水平。受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等因素的推动,2015年,我省火力发电、供热、原煤入洗、炼焦、炼油、制气等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产出总效率达到67.4%,保持较好水平。其中,火力发电效率39.9%,热点联产效率41.0%,原煤入洗效率86.4%,比上年分别提高0.1、0.1和1.2个百分点。企业回收利用各类能源597.93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达11.7%。

 

(三)多数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进一步优化。2015年,在节能技改、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更新等因素作用下,我省重点监测的60项单耗指标中,35项好于上年,优化率为58.3%。反映石油炼焦、化工、水泥、钢铁、有色、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的44项指标中,28项指标进一步优化。其中,化工、炼焦、有色行业单耗指标值下降比较明显。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单位铜精炼综合能耗同比分别下降17.9%、13.6%和12.3%。

 

  三、成效背后仍存结构隐忧

(一)以煤为主的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看,我省能源消费以煤以主,在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中的工业锅炉、窑炉、用能设备有60%以煤炭为主要燃料。2015年,我省规上工业消费原煤、洗煤、焦炭等煤炭类能源7851.18万吨,占能源消费量的67.6%,仅管近年来清洁能源得到一定发展,但在整体能源中所占比重小,只有8%左右。在我国“多煤、少油、少气”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煤为主的格局在未来较长时间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煤炭消费既不利于能源利用提高,又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增加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

 

(二)工业结构调整面临困难。从能源消费的行业结构看,我省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上能耗的85.5%,而其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的37.8%。能耗比重较增加值比重高47.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对能耗总量的影响远大约对经济总量的影响。由于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从发展趋势看,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仍是我省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短期内要使我省发展成为轻型经济结构的可能性不大,而重型经济结构又必然加大节能降耗的难度。

 

(三)耗能大户节能潜力有限。从能源消费的企业结构看,我省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年耗能十万吨标准煤及以上企业。2015年,我省年耗能十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55家,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规上工业的66.1%,耗能大户用能情况对全省工业能源消费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的引导,我省工业耗能大户大多完成了余热余压、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改造,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如江铜、亚东水泥、新钢、九钢、华能电厂等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近期要突破现有工艺水平压力较大,耗能大户技术节能潜力有限。

 

  四、几点建议

2015年,我省工业节能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为“十二五”全社会节能目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节能潜力有限等影响能耗水平降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节能降耗工作仍需常抓不懈。为此建议:

 

(一)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一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立足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二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我省较丰富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控制、价格引导等方式,推动工业用能朝着清洁、高效方向发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坚持低碳化发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从而带来最大的整体效益。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再拼投资、拼能耗、浪费资源。强调科学发展,坚持低碳化发展方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加快低能耗产业发展步伐,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能耗增量。一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挖掘节能潜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的高能耗设备,优化生产系统,运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流程挖掘节能潜力。二是严控能源消费增量。通过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控制的准入条件,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根据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

       

     

 

      撰稿:邹晔

 

        审核: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