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巨头争相抢滩 智能家居摆脱"豪宅专属"
沙龙活动现场
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代表出席沙龙活动
“政策不聚焦,没有主管部门”、“产品的外延,包括智能家居的概念实在太大了”、“功能好、交互好,性价比高的产品不多”,近日,在由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联合i投资主办的智能家居系列沙龙活动现场,来自工信部的研究专家、阿里巴巴及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代表指出了智能家居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享了各自对智能家居未来之路的看法。
巨头发挥平台优势 行业亟需整合
2014年被业界称为智能家居元年,谷歌、苹果、三星等企业不约而同地纷纷展开布局,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同样不会放弃对此市场的争夺。
就在上周,阿里巴巴完成了与苏宁的百亿换购,在天猫家居资深经理方波看来,“阿里巴巴与苏宁的战略合作,无非也是想通过平台的力量,把整个服务和渠道的下沉通过O2O的形式做得更好。”
在智能家居业务上,阿里也坚持平台原则。一个名为小Kmini的智能插座在阿里众筹了2100万,支持人数超过35万人。方波称,“通过一个一个案例的撬动,有越来越多的知名设备厂商和知名用品厂商参与到整个阿里智能用品和智能设备的产品开发和销售的链路上”。
同样是电商巨头,京东在智能家居的业务开展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针对“C端”(消费者)用户的互联互通,通过接入更多的设备和产品,让C端用户体验互联互通。二是针对B端(企业)用户打造的JD+生态,通过六大资源帮助智能家居领域的创业者快速成长,分别是投资和孵化、工业设计和UI,智能云和大数据、互联互通,对接供应链资源和营销这六大资源。
除此之外,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厂商都纷纷加紧布局智能家居领域,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生态圈。传统的家装公司和家居设备制造商也在进行智能家居的相关尝试。
智能家居行业究竟存在多少产业主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规划研究所信息化应用研究部主任高艳丽表示,目前有消费电子、互联网厂商、建筑智能化行业、广电领域的、运营商、电商行业、家电巨头、手机厂商等等产业代表都在布局智能家居,但问题在于“缺乏主管部门来统领”。
京东智能集团副总裁刘玮玮认为,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对资源的整合、创业者以及传统品牌商可以在垂直领域里做深。通过互联网公司的“连接”作用,传统品牌商及创业公司贡献好的产品,可以在未来形成一个良性的智能家居生态。
找准刚需、统一标准 化解产业难题
伴随参与主体的增多和产品的层出不起,智能家居近年来走出了“豪宅专属”的成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但这些进入普通家庭生活的智能家居产品真的找准了用户的痛点吗?
“我现在每天早上我和我老公抢着出门,因为这样不用关窗。要关7个窗户,还要站在凳子上,每天非常费劲”,“像下雨自动关窗,天晴了自动开窗,这个最基本的需求都没有在任何领域看到过,有一次看到一个厂家在演示,但是他的方案非常复杂,成本很高”,高艳丽主任“抱怨”称,目前像灯光照明、安防系统、背景音乐这类智能家居应用只能算作是“锦上添花”,不是刚需。
京东智能集团副总裁刘玮玮也认为,目前功能好、交互好,性价比又高的产品是不多的。
刘玮玮称,国内的“智能”更多停留在控制、监控这样的层次,还没有上升到学习的程度,“所以说我们看不到很多好的产品出来”。阿里巴巴的方波则建议可以先从一些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入手,然后在这上面做产品的创新。
智能家居的出现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的美好生活场景。实现这一场景的前提在于产品的兼容,也就是统一标准。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都是通过规定标准来确立游戏规则,规范产业生态。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高艳丽主任看来,标准其实是产业发展的抓手。但从中国目前来看,由于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以及进入时间的不一致,导致标准之争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标准的制定要从用户体验出发,从产品为用户带来的互联互通的价值出发”,刘玮玮强调。
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智能家居正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这其中既需要有标准制定这样的底层推动,也需要产业整合这样的顶层设计,如此方能尽快迎来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背景介绍:智能家居系列沙龙
作为智能设备的集大成者——智能家居,近年来成为众多企业竞逐的用户入口,很多企业都在突破原有业务边界,向智能家居方向进行跨界发展。在互联网领域,百度、京东分别推出硬件产品,传统家电厂商海尔推出了U+平台,美的推出了M-Smart战略,手机厂商苹果和三星则分别推出了HomeKit系统和Smart Home服务平台,众多厂商的加入,使得智能家居的概念不断升温。
基于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联合自媒体i投资举行物联网专题之智能家居系列沙龙活动,以期围绕行业热点和发展动向做深入研究,力求为相关企业、行业、投资者探索出智能家居的市场前景。
7月-8月,沙龙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场,来自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美的等企业代表参会,更多沙龙活动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