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信丰县企业科技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

15.07.2014  18:4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信丰县绝大多数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创新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正在实现由过去的靠扩大规模、增加人力等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日益成为信丰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信丰县企业科技创新基本现状

1 、企业运行情况良好。 近年来,信丰坚持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争创未来竞争优势的核心环节和根本举措,始终坚持强攻工业不动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按照 “质量并举、集群发展、特色兴工”的思路,加快推进电子、脐橙两大特色产业基地和工业新城、大唐工业园建设,初步建成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制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一是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全县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4.18亿元,同比增长24.07%;完成工业增加值37.03亿元,同比增长13.3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31亿元,同比增长28.41%;实现利总额18.18亿元,同比增长327.31%。二是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新入规企业9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4家。友尼宝科技年加工21万吨茶籽, 兴达活性炭年产1万吨食品级活性炭等技改项目已竣工投产,包钢新利年综合回收钕铁硼废料项目,圣塔集团新型干法水泥暨余热发电等七个技改扩能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三是产业集群稳步推进。电子信息、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制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5.84亿元,同比增长24.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6.5%;四是重点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制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95.84亿元,同比增长24.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6.5%。

2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广运用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快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目前,全县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6家(2013年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稀土类1家、电子类3家);省、市民营科技企业分别为5家和15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萌公司参与组建,这是我市农业领域的首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各1家。到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电子企业11家、稀土类企业4家。近三年来,我县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其中1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3项成果通过市级鉴定,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项和3项,评出县级科技进步奖24项;三年来累计获批省级重点新产品13项。2011年以来,全县专利申请量达218件(2013年83件,同比增加15.3%),授权量达109件(2013年37件,同比增加48%)。2013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60家,其中有创新活动工业企业数为16家,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重为26.67%。

3 、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信丰县科教兴县决定》、《信丰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信丰县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在新认定为国家、省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专利申请、转化等,政府分别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如:2013年,为了促进赣南(信丰)苏区振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全县企业科技含量,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信丰县鼓励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信字〔2013〕16号)文件,对高新技术企业在有效期内的,企业当年纳税100万元以上,将其所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按70%标准奖励给企业;新建成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经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和10万元;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企业20万元;对获得国家技术专利的,奖励企业和发明人各3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全国驰名商标、省(部)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分别奖励企业10万元、5万元;获得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分别奖励企业10万元、5万元;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鉴定,每通过一个奖励企业1万元;被科技部、省科技厅审定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分别奖励企业5万元、2万元;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分别奖励企业10万元、5万元;被省科技厅新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奖励企业1万元。二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财政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针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共性技术及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我县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重点扶持县域特色产业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先后设立了科技进步奖专项资金和知识产权专项资助基金。

4 、科技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信丰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我县围绕工、农业技术创新,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整合县内外科技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解决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全县科技工作水平。先后与3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聘请了专家和技术人员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其中:绿萌公司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达成了技术攻关协议,帮助绿萌公司开发果品分选中的视觉处理算法;包钢新利稀土有限公司与江西理工大学签订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重点围绕科技攻关、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等等。通过科技合作,全县引进各类技术32项,培养能人和引进人才达375人。

二、信丰县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信丰县企业技术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资金和创新人才都明显不足。 1 、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企业发展模式的依赖性较强,思想落后保守,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关注度不高。在企业投资方向上,多看重短期见效项目,不愿对长期见效并有利于企业创新的项目进行投资,过于担心风险,新技术投入力度小。 2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一些企业因资金、人才和装备等因素,创新空间受到制约。有些企业科技基础不强,发明专利不多,研发机构规模不大,人员层次不高,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导致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总体偏少,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 、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从事企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的专业人才占全部职工的比例较低。企业在引进吸收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技术人才方面的措施力度不大,没有更多优惠的待遇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注意力。工资待遇高了,企业不愿出,待遇偏低,又留不住一些有实践能力的高学历人才。 4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创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企业反映贷款难、融资难是当前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比例明显偏低,科技部门工作条件非常困难,科技三项经费纵向比较是稳中有升,横向比较是“赣南落后于江西,信丰落后于赣南”,与我县人口经济大县的地位不相符。。

三、加快发展信丰县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企业创新意识。 要进一步转变对企业的认识,高度重视和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企业调研指导,面对面宣传企业创新的意义和政策措施。同时,采取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一些受上级表彰的自主创新企业的先进事迹,引导和带动其它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企业技术联盟,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发展、产品检测服务,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互动。

2 、完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不能局限于提高已有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技术改造”上,而要侧重于新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整合各系统资源,注重政策间的衔接和配套,提高整体效果。其次是中小企业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开展以开发新产品为主线的技术创新活动,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产学研联合的开发体系。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创造出市场占有率高、回报率高的名牌产品,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尤其要围绕做强电子通讯、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制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扶持机械、化工两大成长性企业,培育稀土新材料、LED材料与器件、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技术联合攻关,通过高度集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引导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另外,围绕企业技术研发、要素配置、信息服务等内容,建立健全面向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 、注重人才培养,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培养和使用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不断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发挥其智力潜能,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要优化人才环境。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尽力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充分放权、授权,扩大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性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要建立人才交流协作系统,通过与人才市场等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交流的协作机制,指导企业招聘技术创新实际需求的人才。由政府推动,采取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和大学、院所的协作,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

4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企业资金投入。 要建立融资、投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使风险资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利用政府风险投资吸引企事业单位资金,以少量种子资金为导向,带动大量非政府资金,把补助金投放到私人资本不愿涉足的风险较大领域,把企事业单位的自由资金和民间游资吸引到风险投资上来。鼓励各类银行、保险公司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投入风险市场,达到盘活资金、活跃风险市场的目的。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银行要增加对开发新产品及有市场开发前景的产品的贷款比重。同时,要提高对科技投入的认识,加大对现有科技法规的执法力度;突出招商引资,形成适合县情的多元化投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