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光伏产业告别“寒冬”重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28.02.2014  04:14

日前,记者走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时发现,该公司订单充足,且已排到今年7、8月份,仓库基本无库存,产品刚生产出来就销往外地。由于用工急缺,公司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17条电池片生产线只开工10条。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大量订单需求,公司正全力招聘技术工人,并预计于3、4月份开足17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

记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2013年,可谓是我市光伏行业转折性的一年——产业寒冬从欧盟双反、产能严重过剩中逐渐恢复,并获得扶持政策,组件转换效率不断提高。马年新春伊始,雪花般纷至沓来的订单让我市光伏产业春意盎然。目前,我市光伏企业订单充足,产销两旺。据悉,江西赛维LDK公司除硅料生产外,其余各生产环节有效产能开工率均超过70%,硅料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冷氢化技改,同时计划启动复产工作。江西升阳光电公司3号线一直开足马力生产,其他相关企业也紧跟市场形势变化,全力组织生产。种种迹象表明,我市光伏产业走出低谷,重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政策扶持助光伏脱困

从去年年初开始,光伏产业就频现回暖迹象,价格逐步上涨。到了下半年,回暖势头就比较明显了,各光伏企业在订单大增的情况下,开始大量招工,扩线生产。” 市工信委新能源产业科科长钱喜平说,我市现有生产性光伏企业30余家,经历了光伏产业漫长的“寒冬期”后,大部分已经恢复生产,就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来看,我市光伏企业已经迎来了新春的曙光。

据了解,我市光伏产业于2005年正式起步,几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在国内率先形成“硅料-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从2005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141%。然而,从2011年开始,由于成本上涨、出口受阻、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等因素,不少企业因此亏损、停工、甚至破产。2012年,受欧美双反及市场形势影响,我市光伏企业生产经营更是遭遇巨大困难,进入漫长的“寒冬期”。

钱喜平表示,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欧“双反”谈判达成和解,随后,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发展,提振了市场信心。与此同时,我市也不断出台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光伏企业恢复生产、改善经营,促使产业逐步企稳回升、健康发展。

企业自救促产业复苏

据了解,2013年以来,我市光伏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客户,积极组织生产,全力开发应用市场。在国内市场需求上升的拉动下,企业纷纷由产品制造商转向终端的光伏系统服务提供商,使产品更加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钱喜平说,在国家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政策及我省光伏产品推广应用鼓励政策的推动下,我市企业积极参与本地应用项目的开发建设。赛维公司已获批国内光伏电站项目总量140兆瓦,目前在谈或已申报的国内光伏电站项目总量290兆瓦;江西瑞晶太阳能公司在市内已建成多个电站项目,并成功中标西藏光伏电站项目。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的回暖,我市光伏企业在加大国内新兴市场开拓的同时,也努力开辟国外市场,壮大客户群。瑞晶公司营销部国际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产品市场80%在国内,20%在国外。为应对欧美双反,他们积极开发了南美及印度、韩国等亚太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产业寒冬的“洗礼”,倒逼不少光伏企业不仅谋求订单量的增长,而且在产品品质上也大展拳脚、积极作为。据了解,江西赛维LDK公司相继推出M2 、M3高效硅片,瑞晶公司多晶硅平均转换效率在2013年提升了0.83%,优质率提高4.03%。瑞晶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品质的提升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就连他们的B级产品也很受国外市场的欢迎。(记者王帆 实习生简宇婷)

来源:新余晚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