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部门积极应对洪涝灾害降低农民经济损失

18.07.2016  21:06

   抗灾救灾与恢复生产同步推进

  6月中旬以来,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市遭受多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加上正处主汛期,7月以来江河湖泊水位一直维持高位,导致我市南昌县、安义县、新建区、进贤县等地部分低洼地区及各大流域沿线洪涝灾害明显,部分农田受淹,低洼地段早稻、中稻(一季晚)、二晚(含秧田)、蔬菜、花生、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据农情调度,截至7月15日,强降水共导致全市30.85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19.40万亩、绝收5.75万亩。面对严峻洪涝灾情,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科学应对,全力以赴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各项工作。

  防汛防灾“两手抓

  6月以来,市农业局多次提前部署汛期农业抗灾救灾及将军洲段防汛工作,并于6月8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农业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6月14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7月8日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应急值守,并根据主汛期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分区域、分作物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7月8日,市农业局召开专题会议,对当前农业抗洪救灾工作进行再部署,要求各有关部门坚持红旗联圩将军洲段防汛工作和“双抢”期间农业防灾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与此同时,市农业局加强了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与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和灾害的发展趋势,利用12316惠农短信平台、南昌农业信息网、电视、广播等媒体,提前发布气象为农服务信息,提醒广大农户及基层农技人员提前落实相关防御措施(6月中旬至目前共向4000多位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布农事建议7次)。此外,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加密灾情监测调度,强化灾情研判,确保信息畅通,特别是在灾害发生时坚持一日一报制,及时汇总调度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进展,为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技术服务“送一线

  灾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和技术人员,前往重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和帮助农民做好生产恢复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防汛及农业防灾形势严峻、早稻抢收二晚抢种任务繁重的实际,市农业局从7月15日起组派了9个农业防灾减灾及“双抢”督导服务工作组,分赴各县区查农情、核灾情、访民情,全力指导服务农业抗灾救灾和“双抢”工作。

  在做好督导服务的同时,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针对灾害影响,因地制宜落实防灾救灾措施,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和指导农民开展生产恢复。对低洼地段及内涝严重地区,及时调度农机和排涝设备,加快排干农田积水,查苗扶苗洗苗,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受灾作物恢复生长;加大机收、机烘农机具的调配,抢收成熟早稻;加强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努力防止灾后农作物病虫害暴发流行;对部分绝收地块,积极指导农民做好改种补种。市农业局于7月13日已紧急向受灾县区下拨市级救灾水稻种子10万斤,支持灾区生产恢复,并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对参保水稻尽快进行定损、理赔,维护好农民的利益。

  灾后生产“稳推进

  目前,我市农业灾情得到有效控制,灾后生产恢复正在有序推进,“双抢”工作进展顺利。

  截至7月17日,我市早稻共收割109.6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47.65%;二晚共移栽39.2万亩,占二晚预计面积的16.2%。下一步,市农业局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度抗洪救灾和“双抢”工作进展,9个农业防灾减灾及“双抢”督导服务工作组将在做好局防汛责任段(红旗联圩将军洲段)防汛工作的同时,继续深入各有关县区,帮助处置灾情、服务“双抢”,把农业灾害减至最低,抢收抢种不误农时,早稻颗粒归仓。

  李秀珍 记者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