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前瞻:五大利好PK一大利空
国务院确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潜力;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抓住农民工融入城镇这一关键,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会议确定,一是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国务院已颁布居住证暂行条例,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细则,使有别于以往各类暂住证、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让他们尽早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就业、医疗、法律援助等多项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将棚改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全国重点镇。降低准入门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地下管网等建设。运用“互联网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三是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开展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试点,以特色城镇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土地、城镇住房等制度,鼓励地方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中央预算内相关投资向转移人口落户较多的城镇倾斜。为“新市民”更好融入“新城镇”创造条件。
会议认为,坚持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一是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主动退出产能。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二是严控新增产能。严格督查落实国家2013年有关停止备案新增产能钢铁项目的决定。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支持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相关产权交易市场。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化解过剩产能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关键是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置。要引导企业主动想办法、“发内功”,采取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发挥内部安置潜力。企业确需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并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和职工自主创业,将国家返乡创业试点范围扩大到矿区,鼓励职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对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给予再就业帮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第三批自贸区有望近期落地
年初以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申建自贸区 、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在不少省份的两会中被提及。
业内人士认为,在地方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提出继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因此,《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地方政府申建自贸区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第三批自贸区的尽快推出。
此外,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的“一带一路”建设同样提高了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政策红利成为不少地方两会的焦点。
自贸区申建受关注
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了解,第三批自贸区近期有望落地,尤其是内陆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获批自贸区的可能性较大。
分析人士认为,从近期地方两会中可以窥见第三批自贸区究竟花落谁家的概率大。
河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23日提出申建河南自贸区。这是河南“两会”首次提及“申建自贸区”话题。
叶冬松在报告中说,2016年将围绕提升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水平和竞争优势 、申建河南自贸区、建设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方面凝聚合力。
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唯一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该区囊括中国中部首个综合保税区、郑欧班列等相关平台,有望成为河南申请自贸区的主体。
河南省政协委员卫祥玉表示,内陆建自贸区符合国家整体战略。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在河南建设自贸区,有利于发挥中部优势,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两会上,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十三五”期间会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发展,在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其中将推动自贸区政策惠及河北全省,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改革发展,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
陕西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创建自贸区的呼声一直较高。陕西省省长娄勤俭 24日在第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也明确表示,要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创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大通关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与国内13个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
融入“一带一路”成焦点
除申建陕西自贸区外,娄勤俭表示,将加速“一带一路”建设,并将构建丝路经济带五大中心。陕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已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巩固发展与国外省州友好关系,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和旅游博览会常态化。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作为三大国家战略之一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今年不少地方两会的焦点。为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少地区今年的工作聚焦在互联互通上。 例如,宁夏提出,要打造三条通道,即“陆上丝路通道”、“空中丝路通道”和“网上丝路通道”,今年将开工中卫至兰州、银川至呼和浩特高铁,与全国高铁网连通,同时要与80%以上的省会城市实现直飞。 新疆将加快北中南三大通道和南北疆大通道建设,尽早实现对外通道与境内路网的互联互通。还将积极做好中巴、中吉乌铁路前期工作。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福建省提出,将加快区域空中通道、海上通道、陆海联运通道和信息通道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口岸通关功能,促进人员和货物往来便利化。
达沃斯对中国经济投出信心票
即使被冰雪包围,瑞士小镇达沃斯依然“热度不减”。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这里因为上千国际商界、政界人士的到来而被聚焦。
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的年会20日至23日在达沃斯举行,与会人士认为,世界经济正站在喜忧参半的十字路口,在全球加速革新的今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趋向和实现路径备受热议。
在变革的进程中,中国角色受到各方关注。在此次论坛上,多个热点议题直接与中国有关,十余场活动包含着中国元素。
而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内的重量级嘉宾都为中国经济投出了信心票。
为中国投出信心票
从中国经济的未来,到中国制造,再到可再生能源的中国角色,在此次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元素”依旧醒目。
尽管近期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不少与会巨头依然对中国经济有信心。IMF总裁拉加德在出席论坛时表示,相信本届政府可以控制好中国的经济转型:即从依赖投资和制造业到更加注重服务业和消费。
她指出,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将是一个宏大的任务。尽管挑战艰巨,但中国方面能够成功完成改革。拉加德表示,中国决策者在履行改革承诺方面显示出了“难以置信的坚定决心”。
参与同场小组讨论的知名对冲基金经理桥水基金创始人雷伊·达里奥和高盛集团总裁加里·科恩对此表示赞同。
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对中国感到担忧,但中国经济与2015年底相比似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他表示,如果中国方面坚持曾经宣布过的改革项目,就能够实现软着陆,将经济稳定在一个可持续的增速水平。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表示,与会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新常态”,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模式总体上将取得成功。陆克文说,尽管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但外界不应忽视中国长期改革目标,而应注意到中国政府的改革成就。
前美国财政部的中国事务主管、现任国际金融学会总裁蒂姆·亚当斯则表示,市场的下行情景被过度炒作,最终,中国可能会像所有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渡过难关。
即使是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美国经济学者鲁比尼,也作出了温和的表态。他说,不用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中国将有能力完成从出口型经济向内需消费型经济的转型。
变革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21日出席论坛期间接受彭博社专访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少不了中国,国际社会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走势高度关注。
“我们今天到达沃斯来,就是要向各界传达明确的信息: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没有变。”李源潮说,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导向也没有改变,现在所作的一些政策调整,只是应对内外情况的变化,审时度势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举措。
德国之声援引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的话称,李源潮的表态能让人对于中国经济感到乐观。他从李源潮的发言中,看到一个以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现在却处在不断的创新当中。这在过去是“少见的”。
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愿景也受到外界关注。在22日举行的“欧亚大陆和现代丝绸之路”专题讨论会上,格鲁吉亚总理克维利卡什维利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欧亚大陆经贸发展带来新动力。俄罗斯外贸银行董事长安德烈·科斯京也表示,“对地区合作和‘一带一路’前景感到乐观。”
在中国经济备受热议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在经历一场变革。纽约时报说,从2000年以来,达沃斯的红火和新兴市场的繁荣几乎完全是一回事。但现在,随着美国利率开始上升,这些钱开始从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出。新兴市场增长率受挫,债务水平上升,而地缘政治的担忧也在蔓延。
出席达沃斯论坛的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如何推动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也受到关注,此次论坛以“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施瓦布表示,人们正在迎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并将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
本届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激起诸多共鸣。新华社评论认为,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弥补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导致的不均衡短板具有引领作用。
去年券商实现净利润逾2400亿元 仅一家未盈利
《证券日报》记者1月23日从中国证券业协会获悉,协会对证券公司2015年度经营数据进行了统计,125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51.55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447.63亿元,124家公司实现盈利。分析人士指出,虽然2015年的市场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但券商的整体业绩表现出色,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券商的业绩都出现了大幅提升。
具体来看,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2690.96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393.52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37.93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44.78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74.88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1413.54亿元、利息净收入591.25亿元。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12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6.42万亿元,净资产为1.45万亿元,净资本为1.25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为2.06万亿元,托管证券市值达到33.63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达到11.88万亿元。
对于2016年券商行业的发展,国海证券分析师表示,注册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将为股市引入活水,而居民理财习惯的改变以及长期资金的入市将为资金端提供充足弹药,两者在资本市场的汇合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扩容,将直接提升券商业务收入。
但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认为,由于传统通道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形成券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牛市启动时,火爆行情吸引大批投资者进场,市场交易额大幅增长,为券商业绩提供强支撑。然而一旦市场环境不佳,券商开发新客户难度加大,市场交易持续低迷。为了摆脱这种困局,券商“靠天吃饭”的业务模式亟待改变。
春季反弹窗口期开启 新年主题基金布局提速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是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在国内基金业,素来有着“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说法,其含义是指基金发行火热的时候,投资往往不容易赚钱;相反在基金卖不动的时候,成立的基金业绩都不错。
猴年开年前两周,A股市场出现快速调整,以沪指为代表的各类指数跌幅均超过20%。伴随上证指数从3580点最低下挫至2844点,悲观情绪在市场蔓延,新基金发行陷入冰点。
古有谚语坚冰深处春水生,那么,历经调整后的A股市场,2016年是否具有投资机会?当沪指重新进入“2”时代,现在还能买权益类基金吗?近十年的新基金发行数据告诉我们,3000点以下买权益类基金,持有3个月和6个月后赚钱的概率分别为58.51%和59.75%。
绝处逢生布局春季反弹行情
开年两周意料之外的调整,让很多投资者对2016年的股票市场开始悲观。但主流卖方研究机构却认为,调整酝酿新一轮升机,建议布局春季反弹行情。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1月13日早晨,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指出市场已经逐步调整到位,未来将迎来重要机遇。“随着A股逐步调整到位、泡沫去化进入尾声,市场正逐步进入正常状态,估值趋于合理,投资者趋于理性,这为资本市场改革迎来重要机遇和时间窗口。”
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指出,年初以来市场的下跌速度不可持续,市场的节奏会逐渐慢下来,极端恐慌的投资者情绪中反弹的力量正在逐渐积累。“我们认为市场调整幅度已经基本到位,但换手尚不充分,这个底部是圆底,而非V型底,类似2015年9月。”他说。
1月18日以来,上证指数一直在2800点至3000点徘徊,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招商证券基金分析师贾戎莉在1月18日的报告中指出A股市场利空因素缓和、估值回落,提供了中长期投资机会。
“我们统计2014、2015年业绩增速在20%-40%、40%以上的两组股票,发现有一半以上个股的估值已回落至2014年10月以前的水平,那时上证指数在2400 点左右。”贾戎莉介绍,从行业看,由于绩优股估值较低,将TMT 估值拉低至当初创业板指1350-1400 点的水平;农林牧渔、医药生物 、交通运输目前的估值,也回落至2014 年10 月以前的水平。
“当多数投资者对行情绝望时,我们反而认为春季反弹正悄然来临。”1月18日下午3点,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指出,春季反弹的时间窗口已经开启。他看多市场的理由包括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有望阶段性收敛、企稳;未来1-2周将是国内流动性政策组合拳的预期改善、逐步兑现的窗口期:产业资本维护股价的意愿上升;海外股市集体技术性反抽的概率也在提升。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王汉锋在1月19日表示,虽然市场中线趋势仍然具有较多不确定性,但短期的反弹窗口可能已经成熟。他指出,市场从当前到两会期间可能是出现反弹的窗口。建议投资者关注有政策预期支持、估值较低的蓝股股以及下跌幅度较大、估值已经明显回落且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成长龙头。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在1月19日下午指出,深蹲后的反弹行情已经在路上,风格上继续看好中小创,如新兴消费服务的文体教卫,信息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的机器人、智能汽车等。
新年主题基金布局提速
研究机构站在专业角度分析,A股历经两周的“挖坑行情”后,市场风险已经充分释放,当前正是逐步增加权益投资的时点。然而,猴年开年前两周的急跌,让个人投资者的信心受到重挫,权益类基金的销售极其低迷。
天天基金网显示,1月正在发行的基金共有70只,其中绝大部分为债券型、保本型或者货币型基金,只有一部分是偏股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基金行业一向有“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通俗说法,意思是指基金发行艰难的时期,往往是市场刚经历调整,给新基金提供了良好的建仓时机,更容易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例如,上证指数上一次跌穿3000点大关是在2015年8月份。其中,8月26日达到最低点2850.71点。天天基金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从8月13日到9月8日成立的31只偏股型基金,只有两只基金的募集金额超过10亿。但是,这批新基金成立三个月后,基本都能获得正收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基金发行最为火热的2015年四五月份,基金行业诞生了8只百亿规模基金。但截至2016年初,仍然有一大批偏股型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回报为-30%,个别基金的亏损幅度甚至超过50%。
拉长时间看,“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规律同样得到验证。据统计,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近10年时间共成立867只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中,成立于上证综指3000点以下的产品,成立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3.79%,成立6个月平均收益率为12.68%。需要注意的是,新基金成立3个月后收益为正的比例为58.51%,成立6个月后收益为正的比例为59.75%。
记者注意到,目前正在发行的混合型基金以主题基金为主,如新兴产业 、消费升级、大健康、文化传媒等。其中,主动投资能力突出的广发基金 ,也对新兴产业青睐有加。资料显示,广发新兴产业精选正在火热发行中,拟任基金经理为李巍和王小松,他们均为从业年限超过8年的资深基金经理。
历史数据显示,广发基金在挖掘新兴产业牛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015年,暴风科技 (300431.SZ)、顺网科技(300113.SZ)、蓝盾股份(300297.SZ)、火炬电子 (603678.SH)等一批涨幅超过200%的牛股均被广发旗下混合型基金成功捕捉。
凭借着突出的选股能力,截至2015年末的过去四年中,基金经理李巍执掌的广发制造业精选业绩领跑同业。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广发制造业精选的复合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73.50%;2013年至2015年,该基金的三年期回报为160.09%,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位列21名。
利空:
连续15个交易日回落 两融余额降至9855.9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两融投资者谨慎心态将在春节后有所缓解
《证券日报》根据沪深交易所的最新数据统计发现,两融余额已连续5个交易日处在万亿元之下。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21日,两融余额为9855.9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2.77亿元。与此同时,记者统计发现,从2015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21日,沪深两融余额已连续15个交易日下滑。分析人士指出,两融余额的不断下滑说明投资者当前投资心态谨慎。
具体来看,截至1月21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报9855.9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2.77亿元。其中,沪市融资融券余额为5797.41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减少39.42亿元;深市两融余额报4058.5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减少43.34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两融余额自2015年10月22日重返万亿元后,基本都是小幅增长状态,但在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月21日,基本呈现下降状态,同时,在2016年1月15日,两融余额向下破万亿元至9997.23亿元。
“两融余额的持续下滑与市场的震荡走势密切相关,元旦后的两次熔断加剧了部分投资者对融资的谨慎心态,再加上春节效应,这种心态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节后将会有所缓解。”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发布的最新报告《2015年12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去年12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60.6,环比上升4.8%。自去年9月以来,投资者信心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上升。此外,12月份买入指数(BII)达到55.7(上月55.1)。其中,在未来三个月内考虑增加投资于股票资金量的投资者占比20.4%(上月21.6%),考虑减少资金量的占11.1%(上月13.5%),49.1%的投资者选择维持现有资金量,另有19.4%的投资者回答不确定。可以看出,在持续震荡的背景下,投资者虽看好大盘未来走势,但买入意愿仍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