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存在十多款打车软件 加价功能难禁
部分打车软件仍可加价叫车
“作为官方的三个打车软件,加价功能被叫停无可厚非。但其他纯市场化的软件应该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
11月5日,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会同市交通委信息中心,针对打车软件加价问题对摇摇招车、嘀嘀打车、易达打车三家公司进行了约谈。据了解,三家公司电话叫车软件均已经整改完毕,取消了加价功能。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这三家官方软件取消加价功能外,市场上仍有多款软件允许乘客加价打车,加价幅度从1元到50元不等。对此,有专家称,作为官方的三个打车软件加价功能被叫停无可厚非,但打车软件市场化的加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顾客的需求,纯市场化的软件应该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允许乘客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加价,可实现出租车资源的最优配置。
调查
市场存在十多款打车软件
为了方便揽客,有的出租车司机的手机上同时装着三四个打车软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软件已经不能使用或者因功能跟不上被淘汰。
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在多个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打车软件”就会弹出多达十余个应用软件。
以安卓系统为例,从广为人知的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到一些几乎没人下载过的应用,各种类型的打车软件就存在十多款。
由于功能设置、知名度等原因,各个软件的用户数量与司机注册量也存在巨大差异,北京市场上几款市场较好的打车软件注册量从上万到几千不等。
在各个应用商城中,类似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软件,下载量和用户评价数量都比较多。嘀嘀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8月份曾表示,该软件在全国15个城市注册司机已经达到15万人,占整个出租车保有量的10%。而一些规模较小、用户体验比较差的打车软件,在应用商店中几乎没有人下载使用。
北青报记者在手机中下载了11款打车软件后使用发现,4款软件无法正常注册或者正常使用。
其中两款打车软件,在使用前需要输入使用者的手机号码进行验证。但北青报记者多次输入手机号,却始终没有接收到验证码,不能顺利完成注册使用软件。而在另两款软件中,虽然可以注册成功,但定位时始终存在较大偏差,而且定位时间很长,即便在wifi状态下定位时间也较长。
据了解,此前已经有部分打车软件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市场,比如腾讯投资的“嘟嘟打车”和一款名为透明球的打车软件已经在应用商城里消失。
发现
部分打车软件仍可加价
11月5日,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会同市交通委信息中心,对三家打车软件公司进行了约谈,并叫停了软件的加价功能。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被叫停加价功能的三款软件为官方打车软件,而在北青报记者下载的11款打车软件里,仍有四款“民间”软件存在加价功能,加价范围从1元到50元不等。
一款名为“快的打车”的软件,使用者注册验证后,即可登录打车页面。在打车页面,使用者点击屏幕右下方“继续”按钮后,就会进入“终点和时间”页面。在此页面中间位置,标有“愿付小费×元”,使用者可以选择后方的按键进行加价。在该款软件中,每次加价幅度为5元,最多可把小费加到50元。
而另一款名为“打车小秘”的软件中,使用者可以语音报出起始位置和目的地。之后,软件会给出租车司机提供90秒的应答时间。北青报记者发现,如果30秒后仍没有司机抢单,软件就会提示使用者可以“悬赏重发”。如果90秒后无人抢单,使用者重新发送订单时,页面就会提示“悬赏”司机,金额分别为5元、10元、20元和50元。另一款软件叫车时也可自由加价,加价幅度每次1元。
与此不同的是,一款名为“银建打车”的软件,在使用者输入起始位置并叫车后,页面会提示使用者“打车需支付1.0元平台手续费,此费用由司机代收”。
此前北青报记者在乘坐出租车时,司机也表示会有乘客在语音订单中主动提出加价。
声音
加价或可优化配置出租车资源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到一位打车软件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的软件目前也有加价功能,但如果相关部门对他们提出取消加价功能的要求,他们也会进行配合。“我们是全国性的软件,北京市的政策不会适用我们在其他地方的软件版本,但各个城市的不同政策我们都会配合。”
“我们公司的软件最开始并没有加价功能,但由于软件最开始是用文字进行下单,我们发现有乘客自己会进行加价,所以我们为了满足部分乘客的需求就设置了加价功能。”该负责人称,如果取消加价功能,乘客还是可以通过语音等方式在下单时自行给司机加价。“其实也有不同意见,加价是乘客自愿的,在高峰时间可能加十几块钱对有些乘客来说不算什么,这部分乘客最注重的是得到这项服务,相应地会提高服务的报酬,这算一种市场行为。”
对于打车软件加价,有专家称,作为官方的三个打车软件,要对所有的乘客一视同仁,保证出租车资源的公平分配,加价功能被叫停无可厚非。但其他纯市场化的软件应该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因为加价行为一般都出现在高峰时段,而此时部分司机因为堵车可能会选择停驶一段时间,乘客也处于一种竞争关系。允许乘客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加价,既能调动一部分司机的积极性,又能保证乘客用车,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出租车资源的优化配置。
文/本报记者 刘光博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