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改造安置搬迁商户马路上建临时店面引质疑

02.02.2015  13:17

  核心提示

  一个市场改造项目,九江县政府将搬迁商户临时安置在道路上经营。不仅影响了道路正常通行,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这边没人来逛,那边又还没动工建设。”对于“柴桑小商品市场”的搬迁商户来说,他们盼望着早点回归原址做生意。但九个月过去了,项目进展缓慢。

  伴随着该项目的意向开发商负责人被检察机关控制,项目本身又平添了几分变数。项目推进究竟“”在哪里?当初又何以选定会占道经营?对于公共资源的占用背后又暴露出哪些问题呢?

  马路上建起临时店面

  “喂,老王,最近怎么没来了?”当着记者的面,李泉(化名)电话中问道。老王回复:“你那地方车开不进去,实在不方便,下次吧……

  多少次面对这样的拒绝,李泉只得寒暄几句尴尬挂断电话。

  十年前,李泉在九江县城中心沿河北路开了一家店。这些年,小店生意还不错,平均每月进账数万元。

  可从2014年5月开始,伴随着沿河北路长期被“封闭”,店里的生意每况愈下,月收入只有区区数千元。

  “封路”不是因为要修路,而是有人占据这条马路做生意,李泉店里的生意随之受到影响。

  新法制报记者站在沙河桥上俯视沿河北路看到,这条不足500米的道路上,总共搭建起了107个临时店铺,排成一字长龙,商户主要是经营服装鞋帽类商品。

  整条道路只有7米多宽,店面却占据了3.7米左右,路面被压缩得勉强可以单向通行一辆小车。

  对于这排占据马路的临时店面,临街商户们自己都颇有怨言。

  “交通断掉了,生意跟着不得劲。”开粉汤店的项先生说,与往年同期相比,现在的月收入下降了4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道路长期被堵死,顾客进不来。

  从事洗车修车业务的沿街商户更是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骑个摩托车还要让人,甭提小车了。店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十几万的零件现都不知道怎么处置。”言语间,店主周婷尽是无奈。

  经常发生拥堵 通行安全受关注

  相比临街商户的担心,沿街居民则关心通行安全。

  “前几天,有个业主家里着火了,可消防车怎么也进不来。”居民们说,庆幸的是火势被及时扑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沙河街镇居民刘大爷说,九江县第三小学位于沿河北路上,每当学校下课时,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混行,再加上临建店铺的人进进出出,这条路经常发生拥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沿河北路与沙河桥交叉处,一处交警执勤和治安查报点引起了新法制报记者的注意。

  据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每天上下班时间,这条路的人流量比较大。出于通行安全方面的考虑,交警部门在此设立了执勤点,并运用栏杆控制流量,只允许上下班时间通行车辆。

  谈及为何要占据马路建店面时,该工作人员直言不讳地说:“这是政府行为。

  改道项目进展缓慢

  原来,沿河北路对面有个“柴桑小商品市场”,上述107位商户均是从那搬迁而来。

  “柴桑小商品市场”曾是九江县小商品购物集中地,是县城最大的服装、杂货类交易市场。但由于店铺密集、人流量大、通道狭窄、消防设施不完备,2013年6月,九江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对柴桑小商品市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的决定》。紧随其后的是,九江县启动柴桑小商品市场改造工程,欲将原有商铺全部拆除并在原址重新设计。

  2014年5月,九江县政府将这些搬迁商户临时安置在了沿河北路上。而位于老市场一侧的德华路,还安置了25个商户。

  “搬迁商户安置在马路上,实属不得已而为之。”柴桑小商品市场改造指挥部负责人黄辉宏解释称,在安置之前,政府提出找个空旷的地方安置搬迁商户,但商户表示不愿远离老市场。而后,政府部门为了满足搬迁商户的需求,经过多次协商,征求各方意见,最终决定选址在沿江北路临时过渡,过渡期为30个月。

  此外,店铺被拆除后,不愿在临时安置点继续经营的商户政府补偿8000元。愿意的免费在安置点经营,将不再补偿8000元现金。

  但在不少搬迁商户看来,政府要在30个月完成该改造项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和变数。

  因为目前9个月已过去了,改造项目只加设了围挡,土地平整工作尚未完成,原市场内部也无任何施工迹象。

  通过一条小路,新法制报记者进入了市场原址,现场空无一人,也未看到任何施工设备。整个地块基本被夷为平地,惟有一间店铺矗立在场地中央。

  “那边还没开始建,这边又没人来逛。”不少搬迁商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A52的商户说:“一个星期了,我的经营状况还是零蛋,很多人干脆关门坐等过年。

  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沿江北路上约有三成店面关了门,即便开门营业的,记者用手轻触一些店内的衣物鞋帽,上面也布满了灰尘。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遇冷原因是由于沿江北路属新市场,还不具备人气,再加上当地居民形成了惯性思维,习惯在老市场附近逛街。

  采访中,不少商户表明了自己的心声:“我们迫切希望早点回归原址经营。

  “80位搬迁商户先后状告县政府

  而事实上,想早点回归原址经营谈何容易。

  “政府计划3个月完成搬迁,结果花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搞定。”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称,至今仍有一名“钉子户”矗立在场地中央,拖延了工程进度。

   这位“钉子户”名叫徐福庆。

  据徐福庆向记者介绍,他并没有同意签订拆迁补偿合同,只是交了店面钥匙,指挥部便开始拆除店铺。对此,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证实:“有少部分商户确实是先交了钥匙就拆了,并没有签订拆迁补偿合同。

  “这不是强拆么?而且补偿还没有到位。我不答应!”徐福庆说。

  “不答应”的还有店主(产权人)罗必昌。

  2014年5月,因质疑市场征收存在瑕疵,罗必昌甚至将九江县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不过,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8条规定,作出征收房屋的决定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被告因为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合法”。

  最终,法院驳回了罗必昌的诉求。

  尽管罗必昌败诉了,但仍然不断有商户起诉政府。

  “在征收过程中,至少有80名商户以各种理由起诉县政府。”市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熊向阳说。

  政府陷入麻烦的同时,拟进场进行开发该项目的开发商也陷入麻烦中。

  据商户们介绍,准备开发该项目的公司叫九江欧亚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隶属“江西欧亚美”集团。据商户们了解,这家公司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是导致项目开发陷入僵局的原因。

  对于这一点,黄辉宏未作出正面回答。不过,他向记者透露,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胡彪斌。而据多家媒体报道称,胡彪斌因卷入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案,已被检察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熊向阳肯定地说,胡彪斌被控制并不影响项目的推进。

  “搬迁商户的补偿款都是由开发商垫付的,不可能轻易走,前两天他们还来指挥部了解进展情况。”熊向阳说,春节期间,该土地将正式挂牌出让,如果“欧美亚”中标,该项目将由其开发。

  至于改造项目能否如期完工,熊向阳称“这个说不准”。如果在临时安置期限30个月内未完工,超过30个月的过渡安置补偿费将翻倍支付给搬迁商户。

  ○学者

  此举涉嫌挤占公共资源

  商户们的等待是无奈的,而附近出行的百姓则觉得很可笑,不明白这样的临时安置何以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通过。

  “选址是政府定的,你们还是去找领导吧。”市场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对新法制报记者说。

  对于政府部门占道安置搬迁商户的做法,2月1日,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王柱国表示,首先,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交通通行,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共资源姓“”,公众有共同享用的权利。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条规定:“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王柱国说,政府部门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应该维护好、利用好公共资源,而不是为安置商户“占道经营”,挤占公共资源。

  王柱国进一步解释称,政府部门支持“占道经营”,无论从程序还是实体而言,均涉嫌行政违法。尽管是临时占道安置,也应该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并充分告知公众,对可能出现的消防车辆难以进出等情况,形成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不仅如此,九江县政府部门还涉嫌民事侵权,诸如侵犯沿街店铺的正常经营的权利。

  ◎文/图 新法制报记者付强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