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委:把城市当家般用心打理

28.04.2014  10:34

  推动全市52个街道组建综合执法队伍,420个社区成立城市管理工作站;集中一个月清理卫生死角;今年内改造提升68个城中村、249座公厕……自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市城管委坚持“以治理脏乱问题为导向、以道路为工作场所、以路灯为工作台灯、以群众为衣食父母”,真学实干,把城市当家一样用心打理,为市民群众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目前,该委教育实践活动尚在第一阶段“深入学习、征求意见”环节的尾声,但切实做到了“边学边改见成效”。

   以治理脏乱问题为导向

  4月25日一早,渊明北路社区居民陈女士前脚把袋装垃圾放到家门口,后脚清洁员就将垃圾运出楼道。经过多次卫生整治,社区“脏乱差”现象逐渐改善,居民喜笑颜开。

  渊明北路社区是我市以治理脏乱问题为导向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缩影。活动中市城管委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实地参观活动,结合我市“创文保卫”工作和城市管理实际,深入街道搞调研,下到社区察实情,走出南昌学经验。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症结在于街道悬空、社区真空,基层管理队伍和经费未落实,城管执法体制机制不顺。为此,该委着力理顺城管体制机制,推进城管执法重心下移,已推动52个街道组建了综合执法队伍,420个社区成立了城市管理工作站,并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规范;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公司化运营和管理,改变当前“散兵游勇”状态,杜绝沿途遗撒污染路面;借鉴成都经验,对垃圾广告采取以公安打击为主、部门联动的治理模式等。

  3月份以来,市建筑垃圾散装物料联合整治组督查建筑垃圾、散装物料运输违法情况34起,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泄漏、遗撒、挟带污泥等违规行为10起,处罚金额10000元,八个城区(开发区、新区)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泄漏、遗撒、挟带污泥等违规行为21起,处罚金额25000元,全市共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泄漏、遗撒、挟带污泥等违规行为31起,处罚金额35000元。

   以道路为工作场所

  市政设施管养建工作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4月23日上午,在昌南大道养护工作现场,记者看到道路养护工作人员正在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罩面、坑槽修补作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月份沥青铣刨修复和补坑槽的工程量计划是2000平方米,目前在昌南大道、八一大道、洪城路等地的沥青铣刨修复和补坑槽工程量已完成了2400多平方米。

  以道路为工作场所,市城管委开展常态化巡查督导工作,主动发现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督导人员经常到路面上去巡查环境卫生等问题,尽心来解决老百姓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截至3月底,市城管委共通过数字城管网下派732件城市管理较大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问题已整改到位722件,整改率达98.6%。

   以路灯为工作台灯

  城市管理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是真正的“白加黑”、“五加二”,既要保障群众白天的工作和出行环境,也要保障市民夜间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该委以路灯为工作台灯,梳理出诸多夜间类问题:娱乐场所噪音扰民,施工工地超时作业噪音扰民,街头广场喇叭噪音扰民,违章建筑夜间偷建抢建、夜间露天烧烤油烟扰民,街面灯不亮、小巷没有路灯等。对此,市城管委成立了50人城管执法整治队伍。3月份至今,共整治各类夜间噪音和油烟污染投诉案件260余件;排查处理路灯设施损坏问题100余件,有效地净化优化了夜间环境。

  近期,市路灯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学府大道部分路灯出现灯杆倾斜现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如不尽快整改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市路灯管理处立即启动了学府大道路灯基础改造工作,对该路段所有路灯基础进行重新开挖、浇筑、迁移施工,现已整改路灯基础237个。待改造完成后,该路段灯杆倾斜的安全隐患将得到彻底消除。

   以群众为衣食父母

  践行群众路线,关键是把群众的关切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市城管委把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重点,立行立改。针对群众反映的城市环境卫生问题,3月起该委大力开展社区环境、建筑工地、占道摊点、垃圾广告四大专项整治,实行挂图作战,列项推进,倒排时间,强化督查,力争在短时间内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实在的整治成效,真正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为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市治脏办号召广大市民对建成区卫生死角进行举报,也接受市民对卫生死角清理工作情况的监督,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热线:12319。

  另外,该委大力实施城市管理重大重点工程,改善设施、改善民生。今年实施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桥梁维修加固项目、社区环境综合改造项目、麦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畅通省城道路改造项目、公厕改造提升及新建等六大工程,年度投资总额11.32亿元。

  记者 万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