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大力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新模式

16.06.2016  10:11

      近年来,面对管理力量少、群众理解支持少,城管执法取证难、执法难、根治难以及治理后易复发情况,新余市以全新理念创新城市管理:将环境卫生管理等公用事业作为改革重点,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在全省率先实行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通过招投标进入到城市管理领域,承担起“城市保姆”责任,进而改善市容环境,提高工作实效,带来城市管理新气象。

  在全省率先试点城市管理市场化

  早在2006年,市城管部门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试点。近十年来,该局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先后把主城区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地养护、小广告清理、生活污水处理、部分照明管护、数字城管平台信息采集和座席服务外包等城市公用事业管理陆续推向市场,初步实现管理服务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市城管局负责的主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605万平方米,其中服务公司承担528万平方米,占87%;日清运垃圾275吨,服务外包100%;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2593660余平方米,服务外包100%;年处理污水3600万吨;年清理主次干道牛皮癣小广告2.3万平方米,实现全覆盖。

  创新购买社会服务机制

  市城管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道路清扫、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园林管护等市场化改革方案,对作业模式确定、运行经费核定、招投标工作把关定向,建立规范的考核奖惩体系,健全各项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市场化作业的连续性、稳定性。在企业承包经费核定上,市城管局本着“成本加合理利润”思路,科学确定服务外包内容及用工人数,并根据服务外包每年社会市场动态变化的实际,采取动态核定,年末对经费进行重新修订,从而确保市场化运作的稳定性。同时,准确选择服务企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逐步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向社会公布购买服务项目内容、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吸引社会广泛参与。最后,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承接主体,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标数量、质量要求以及资金支付方式、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管理服务外包项目9个,服务企业11家,购买服务经费达到7422万元。下一步,还拟将城市排水排污管网设施管养、公共设施道桥零星维修,防洪强排站管养、照明设施管养等项目逐步推向社会购买服务,大力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科学监督确保服务到位

  城市管理外包服务,并不是一“卖”了之,在对承包企业的服务监督上,市城管部门主要采取契约管理,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投入资金、企业提供服务类别、数量和标准等要素均给予明确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新问题、新情况,政府和企业还可及时通过补充协议,对双方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除契约外,市城管局还采取明察暗访、群众问卷、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内部运作和管理模式,确保契约内容落实。“由于实行绩效公开、考核公开、竞争公开、末位淘汰,我们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想出更多新点子、新办法,提供好优质服务,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一位承包企业负责人如是说道。


(来源:新余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