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华在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精彩摘登

25.04.2015  10:48

   闯出“发展新天地” 实现“四个强起来

  ——遵照“四个强起来”认领使命狠抓落实

  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已制定出战略、思路和举措,完全符合上级精神、适合南昌水土、契合人民愿望,我和大家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好、贯彻好,并在已有基础上,遵照强卫同志对南昌“四个强起来”的谆谆嘱托,认领使命,狠抓落实。

  明确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20字”总体任务

  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寻契机,在全省“十六字”战略方针指引下找路径,按“四个强起来”特殊使命明举措,并以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全面部署为接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总体任务是: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

  省会意味着“首席”、意味着“第一”、意味着走在最前头的“撑旗手

  南昌是英雄城,荣获过许许多多耀眼的光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等等。可能没多少人记得全南昌的荣誉称号,然而南昌乃至全省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南昌的独有称谓——江西省省会。省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首席”、意味着“第一”、意味着走在最前头的“撑旗手”,省会的特质就是全省的品牌、窗口、龙头和形象。

  善于从“硬币”的背面看问题

  对照“四个强起来”要求,我们不难从这枚“硬币”的背面看到,挑战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甚至已降临我们身上:在进位赶超的崛起之路上,南昌部分指标滑出“首席”的危机已经出现;在风起云涌的区域竞合中,群雄逐鹿的态势正在撼动南昌的核心地位;在千帆竞发的发展大潮里,干部队伍中的精神懈怠正是南昌奋进的最大羁绊。

  立起非“”即耻的荣辱观不负“省会”名片

  全市干部务必立起一种非“”即耻的荣辱观,以勇立潮头为荣,以甘于平庸为耻,树立争第一的意识,坚定站首位的信心,锻造当“旗手”的能力,真正不负“省会”这张全省唯一的名片。

  “狼来了”已经真的“兵临城下

  面对区域发展竞争“白热化”的态势,更担负省委、省政府赋予南昌“核心增长极”的重托,我市正处在双重考验挤压的历史关头,以经济“晴雨表”和“成绩单”的工业产业看,我们曾对“狼来了”不以为然,如今已真的“兵临城下”。在全省区域竞争新一轮的排位“洗牌”中,南昌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危机已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对此,我们决不可无动于衷,更不能坐以待毙。

  干部精神懈怠具有传导性和群体性

  当前少数干部身上依然存在着懈怠甚至迷茫:全省“老大”的自傲与想赢怕输的自怯并存,你在拼命干与我在旁边看的反差,当“裁判员”口若悬河与当“运动员”技不如人的现象。干部的精神懈怠甚至萎靡,不仅表现为“”“”“”,而且具有传导性和群体性:面对工作职责目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面对工作纪律,不求严于律己,只拿“电筒”照人;面对工作要求,不求干在实处,只图表面光鲜。林林总总,无不是我们阔步前行的“拦路虎”,是南昌昂首奋进的“绊脚石”。对此,全市干部必须自警,以领跑上的自信、行动上的自觉、作风上的自强,汇聚成担当“旗手”的无穷正能量。

  南昌产业不强突出表现为“三缺

  产业是核心增长极的根基。产业不强,增长无极,必然导致经济大厦根基的浅薄。纵观南昌当下的发展,产业的竞争力不强、支撑力不足尤其工业偏弱,是核心增长极的最大“软肋”,也是经济总体量的最弱“短板”。突出的表现为“三缺”:一缺顶天立地的“高大上”,二缺铺天盖地的“马赛克”,三缺竞领风骚的“新面孔”。

  工业增长乏力源于“三无”思想作祟

  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增长之所以长期乏力,这与一些干部的“三无”思想作祟不无关系:一是无功论,认为发展工业投入大、回报慢甚至要“打倒贴”,是为后人“栽树”,只有苦劳、不见功劳。二是无关论,认为搞产业是经济部门的事,搞招商是开发园区的事,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甚至说长道短。三是无望论,认为是工业就有排放,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省会不宜甚至不能搞工业。

  发展有型经济、培植有根产业、引进有税企业

  工业强,则城市兴;城市兴,则三产旺。要坚持“二三并举、协同并进”,一方面大力发展有型经济、培植有根产业、引进有税企业,为做旺三产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为做强二产完善配套服务。

  既要“喜新恋旧”,还要“好高骛远

  我们既要“喜新恋旧”,一只眼睛盯紧新项目、培植新财源,另一只眼睛厚爱老项目、善待老客户;还要“好高骛远”,一只手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只手培育和扶持“永久牌”有根企业。

  既要“贪大求洋”,又要“委曲求全

  有龙头企业才能立起“高山”,有配套企业方可成就“大海”。为此,我们既要“贪大求洋”,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行业50强、大型央企,大力引进外资、外企、外商;又要“委曲求全”,把握好“舍得”二字,为补齐产业短板、成全产业链条、形成上中下一体化的产业集群而甘愿付代价、花本钱。

  招商引资要互补“求增量”严禁“挖存量

  好项目众人求,招商引资中各县区、开发区和新区开展竞争是正常的,但应是“良性”而非“恶性”,尤其要互补“求增量”而严禁“挖存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还是错位发展。

  开发区要突出主业避免产业雷同、千园一面

  各开发区要围绕主业择商选资,把握主导产业的发展动态,追踪主导产业的领军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市里对开发区的考核,也将突出主业发展,以避免产业雷同、千园一面。

  错位发展不是狭隘地回归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

  我们强调错位发展,决不是狭隘地回归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而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尊重企业意愿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最终的决策权还在企业家手中。

  用行政问责机制倒逼环境优化

  对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不但要从严处理当事人,还要追查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环境、处处营造环境”的浓厚氛围。

  以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换取社会创新创业的“乘法

  加快全面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尽快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积极搭建“政银企”等各类服务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草根阶层创业创新留出空间、打通渠道、搭好舞台,以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换取社会创新创业的“乘法”。

  产业发展成果要与领导工作成绩挂钩

  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把对产业发展的考核作为各县区、开发区、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特别要加大对工业的考核权重,以“纵比看增幅、横比看份额、内比看人均、外比看排位、综比看质量”的方法,真正让产业发展成果与领导工作成绩挂钩,产生因果良效。

  城市管理必须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

  “运动战”、“突击战”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长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顽疾,城市管理专业化、精细化、市场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做到标本兼治,并逐步向“治本”过渡。

  城市规划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群众评判

  城市建设是惠及民众的千秋大业,必须把规划这首道关科学而周全地严把到位,既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又考虑城市功能布局,既划定“”“绿”“”“”控制线又划清绿色廊道和湖河水系生态脉络,让城市规划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群众评判,不断增强市民的认同感。

  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建设“宪法

  城市建设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决不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建设‘宪法’”的意识,带头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坚决杜绝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的违法行为,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为未来留遗产还是留垃圾考验着城建人

  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是为未来留遗产还是留垃圾?考验着今天的城建人。我们要以历史的担当,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精心描绘城市局部、设计城市精品。

  城市建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髓

  一座城市不仅要有群楼广厦,也要有绿地公园;不仅要有现代商场,也要有路边小店;不仅要有宽阔马路,也要有停车泊位。我们在建设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大工程时,切不可忽视事关百姓日常生活的小项目,以“”见“”,体现城市建管“以人为本”的精髓。

  从群众关心的小事难事急事做起

  必须始终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关心的小事、难事、急事做起,排群众日常忧、解群众身边难,迅速实施百项便民利民惠民工程,扎实推进背街小巷亮化净化硬化、公厕改造和小广场、小游园、垃圾中转站、大型停车场以及蔬菜生产基地等民生项目建设,让广大市民从平常生活中感受到变化、分享到实惠。

  让市民发自内心自豪地说出“我是南昌人

  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城市再繁华也无法成为市民的理想家园。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脉传承,在旧城改造中传承历史、延续文明,让市民既能享受现代城市带来的便利,又能寄托“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归属感,真正发自内心自豪地说出“我是南昌人”。

  经营城市切不可寅吃卯粮透支未来

  经营城市如同操持一个家,要打好收入与支出的算盘,做好开源与节流的文章,善靠市场的钱兴产业,巧用社会的钱办事业,舍得财政的钱惠民生。特别是,算好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善于用时间换空间,切不可寅吃卯粮、透支未来。

  强化辐射是竞合发展中的“双刃剑

  辐射与虹吸是中心城市对外的双重功能,辐射的过程往往也是虹吸的过程。体量不大、实力不强、参与区域分工不明的城市,往往萎缩的风险大于成长的几率。靠近中心城市,运用得当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反之则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面对“双刃剑”,我们只有抢先发力、率先作为。

  县区是强攻产业的主力军、强化辐射的桥头堡

  作为强攻产业的主力军、强化辐射的桥头堡,各县区尤其是四县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构建南昌大都市区找准定位,做优特色,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在新一轮竞合发展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

  沉下心来搞工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沉下心来搞工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才能不断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让企业之“”、产业之“”枝繁叶茂

  县域要把培育和扶持小微企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借助“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股春风,大力发展和培植一批专业化优势明显、产业链协作配套的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功能,让企业之“”、产业之“”枝繁叶茂,县域经济更加充满生命力和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要突出做好“”和“”两篇文章

  “”,就是引领“三农”转观念、转体制、转方式,敢于探索和尝试新的农业生产类型;“”,就是注重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上,使之形成规模效应、发挥示范作用。

  使“绿色”成为南昌时代的都市流行色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南昌要紧紧抓住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率先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城”,在产业发展中坚守“绿色化”底线,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彰显“绿色化”特色,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强化“绿色化”保障,使“绿色”成为南昌时代的都市流行色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八个一”是“八一精神”的现代版

  今天,伟大的“八一精神”仍闪烁着时代光芒,激励南昌人民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大家无不熟悉的“八个一”至今悬挂在市委和市政府大楼里,正可谓“八一精神”的现代版,也正是我们实现“四个强起来”的动力源,尤其是“作风强起来”的度量衡。

  传承“英雄基因”是南昌各级干部的神圣使命

  南昌的各级干部,人人都有一份神圣使命,就是传承“英雄基因”。我们要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在干事创业中冲破一个又一个阻碍、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不断优化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干事是干部的应有本分和能力体现

  干部的第一个字是“”,干事是干部应有的本分,也是干部能力的体现。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把“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职找理由”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座右铭,融入到血液里,体现在工作中。

  干部作风如何可观“三敬

  能不能在干成事的同时确保不出事,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的最大考验。作风如何,可观“三敬”:一是敬业,这是对事业的态度;二是敬重,这是对同志的态度;三是敬畏,这是对党纪国法的态度。

  让“太平官”不“太平”,“逍遥官”难“逍遥

  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牢固树立“无功也是过、渎职就是错”的是非观,坚决向庸政、懒政、怠政的“软腐败”开刀,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查处、严厉问责,让“太平官”不“太平”,“逍遥官”难“逍遥”。

  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纪国法这把利剑悬于颅顶

  只有敬畏,才会恪守,这是一个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养,也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纪国法这把利剑悬于颅顶,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警示,自觉按组织规矩、行政程序、法律规章办事,切实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

  决不允许以薄德而获厚任、以低能而据要职

  少数干部漠视用人导向而寻升迁“偏门”,心思不是用在干事上,而是精于设计“升迁路线图”、“提拔时间表”,这现象虽少,但影响极坏。市委决不允许以薄德而获厚任、以低能而据要职。

  以“四别”为戒,“拉关系”的干部一概列入不宜提拔重用名单

  市委在今后干部工作中以“四别”为戒:一是别拉“天线”,二是别摆“资历”,三是别作“预期”,四是别“”他人。通过上级领导和部门给市委“递条子”、“打招呼”、“拉关系”的干部,市委一概列入不宜提拔重用的名单。

  (记者 谢松 整理)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
关于2018年5月我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通报抄告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国南昌
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吊销长期未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决定公告
  在本局登记的南昌金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现代装中国南昌
南昌市委巡察公告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