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28.04.2015  11:54

   建设生态宜居之城 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在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建华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指出科学‘建’‘管’是城市成长中的两难‘考题’,我们必须力求民本、生态、文明融合效应的最大化。”江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邓虹表示,龚书记的这一番话,为南昌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更是为今后南昌的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南昌宏伟的城市发展蓝图,正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个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城市管理的依据,更是城市竞争的资本。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起着龙头作用。正如龚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城市建设是惠及民众的千秋大业,必须把规划这首道关科学而周全地严把到位。’”邓虹说道,一座城市建设管理的成败都取决于规划这个第一道环节,近几年来,南昌的城乡规划工作与时俱进,很有现代理念,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南昌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4月,南昌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九个重大重点市政工程集中开工建设,迈出了城市建设管理“强起来”的新步伐。正在建设和改造之中的“十纵十横”快速路网,不仅让南昌“”起来了,也让南昌“”起来了。

  “不过南昌的城市建设还处于一个‘艰难期’,城市建设仍在‘爬坡过坎’,正处于大拆迁、大投入、大建设的集结期,旧改棚改、路网建设多点同步,意味着南昌的建管能力和水平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邓虹说道,如何做好“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这两张“考卷”,是南昌“城市建设管理强起来”的关键。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大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建华在全会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遵从城市发展规律,做好城建顶层设计,以超前意识站高一步、想深一层、看远一招,在清晰界定城市定位的同时,综合各种要素,统筹布局规划,既规划中心城区又规划副中心城市,既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又考虑城市功能布局,既划定‘红’‘绿’‘蓝’‘紫’控制线又划清绿色廊道和湖河水系生态脉络。

  对此,邓虹认为,人们常常会抱怨“今天建明天拆”、开膛破肚“拉链工程”等紊乱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上缺乏科学合理性。“在城市建设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邓虹说道,城市建设如果不考虑人的生存、生产和生活,也就失去了城市建设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就应该做到精雕细琢‘一丝不苟’。”邓虹认为,一座城市的建设大到道路桥梁、标志建筑、城市公园,小到绿化苗木、灯光设计、人行道板,每一项工程都应从群众的呼声出发,因为群众是城市的受益者,是城市的主人翁。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把每个细节都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同时,以人文精神为“支撑点”,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重视文脉传承,在旧城改造中传承历史、延续文明,让百姓享受现代城市带来的便利,在钟灵毓秀的山、清澈灵动的水、浑然天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享受生活。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要发展,光靠建设还不行,城市管理上也要跟上脚步。”邓虹表示,城市建得美了,道路宽了,还需要人们的精心爱护。目前,南昌城市管理法制不健全、不到位,“治标不治本”的现状与省会城市地位的不相称,困扰着南昌城市发展。城市管理的混乱局面,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束缚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由于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落后,老城区的市容环境备受诟病。”邓虹说道, “近年来,南昌围绕创文保卫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城市环境持续改善。今年2月,南昌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南昌市容环境、城市管理、市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

  城市管理能否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建华指出:“要扭转‘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顾眼前失长远’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和健全城市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形式,实行扁平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使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相同步,建设水平与管理水平相适应。”对此,邓虹表示,做好城市管理工程,建立长效机制是根本。“城市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常态化’,同时,要让城管力量下沉。”邓虹说道,作为城市的基础细胞和基本单元,社区和街道也是城市管理问题的多发地和交织点。但是基层力量不足、腰杆不硬,“街道悬空、社区真空”的现象时有发生。邓虹认为,为了实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目标,城市管理应从细微入手,从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难事、急事做起,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让市民出行更称心、居家更舒心。(本报记者 林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