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总工会开展“进园区”行动纪实

18.05.2016  11:55

   强化基层夯基础 提升服务惠职工

  近日,省总工会下发《全省工会干部“进园区、强基层、惠职工、促发展”行动方案》,市总工会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把“进园区”行动与“十百千万”行动、职工普惠活动紧密结合,在推进园区工会组建、工会标准化建设、加强职工服务等方面有了新提升。

   深度调研摸底园区工会建设

  目前,我市有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其中3个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市级工业园区。为了扎实推进工会干部“进园区、强基层、惠职工、促发展”行动,市总工会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方案。

  市总工会把“进园区”作为“进百户企业调研”的重要内容,由市总班子成员带队组成9个调研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园区,加强经常性调研指导;建立联系基层制度,每个班子成员联系园区两户工会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两户虽有工会组织但工作不健全的企业、两户符合建会条件但尚未建会的企业、五名困难职工。市总工会和县区工会、园区工会一起,对入驻园区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具体做到“四个摸清”,即摸清园区开工企业数、摸清企业经营状况、摸清企业职工人数、摸清工会基本情况。全市工业园区共有工会组织2277家,建会率84.8%,工会会员17.5万人,职工入会率82.8%。

  在深入开展“建千家工会组织”行动和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中,市总工会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会组建的重点,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对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明确组建时间、明确组建责任人、明确组建后工作计划,截至4月30日,我市工业园区共新建工会组织139家,职工入会3677人;制定“十项职工群众工作标准”,把省总工会“五有、五提升”作为园区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检验,深入开展“标准工会”建设,目前已建立“市级标准工会”52家,园区40%以上基层工会达标。

   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职工能力

  据介绍,在这次行动中,我市各级工会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建立健全了园区工会向党委汇报工作、园区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园区工会干部配备。

  “为解决基层工会人员不足的问题,今年我们专门委托人社局招录了19名工会专干,用来充实基层工会力量。”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工会还加强了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上个月我们刚刚开展了一期干部培训,今年我们要实现对工业园区工会干部轮训的目标。”该负责人如是说。

  在增强工业园区工会活力方面,市总工会积极开展“职工之家”创建活动,把建家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大局之中,坚持走民主建家、发展立家、素质强家、和谐兴家之路,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园区职工活动场所建设,全市一半以上的园区工会有职工活动场所,共3.12万平方米,今年,市总工会先期给予各地职工活动场所建设补助300万元。

  工会是职工的娘家。 各级园区工会把竭诚服务职工、保障职工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室,稳步推进“三师”进园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广“南昌职工卡”,推动“普惠+特惠”服务,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的多层次需求,目前已发卡6万余张。

   做好群众工作推动工会发展

  尽管在推进园区工会组建、工会标准化建设、加强职工服务等方面有了新提升,但市总工会“进园区”行动并没有划上句号。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下一步,市总工会将按照“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升工会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的精神,积极践行“十百千万”行动主线,推动“进园区”行动再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市总工会将深入开展“进园区”行动,继续开展 “建千家工会组织”行动和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推进全市工业园区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大力建设“标准工会”,推动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 努力实现园区60%以上基层工会达标。

  推广“南昌职工卡”。市总工会将在工业园区全面推进“南昌职工卡”发行工作,努力增强职工卡的吸引力和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加大投入,开展系列推介活动,使职工卡的运行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

  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市总工会将加大补助奖励力度,推动园区“职工之家”建设。深入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广泛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强园区工会组织活力。深入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广泛开展“争建文明班组、争创文明岗位、争当文明职工、提升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活动,促进园区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维权维稳工作。工会将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关注可能出现的裁员减薪、下岗失业等现象,科学理性地做好维权工作;加大劳动关系监测力度,制定预案,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帮扶困难职工脱贫。市总工会将深入推进“四季恒温”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十送暖心行动”(送政策、送文化、送服务、送岗位、送技能、送保障、送救助、送健康、送助学、送项目),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帮助园区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困难单亲女职工全面实现脱贫脱困目标。(记者 吴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