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政协调研提出治理城市噪声污染“金点子”

21.07.2015  19:34

  “18时57分,滨江公园老码头,2类区,国家标准限值60分贝,实测等效声级值70.2分贝;20时08分,交通路新华手机城店,4类区,国家标准限值70分贝,实测等效声级值76.6分贝……”近日,鹰潭市政协调研小组召开研讨会,再次对《关于加强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调研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核实、比对。至此,历时近2个月、几易其稿的调研报告基本形成。这是该市政协从严从实搞好调研的一个缩影。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群众反映该市政协有的调研活动沉不下去,存在“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现象。为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水平,避免出现“被调研”情况,该市政协于去年9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从调研原则、选题机制、组建队伍、改进方法、撰写材料、成果转化、跟踪反馈、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等9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要多一些‘严和实’,少一些‘被调研’,靠事实和数据说话,使政协履职更好地议党委所想、帮政府所干、呼群众所盼。”市政协主席潘赞海在多个场合强调。

  选题以民生为先。“环境噪声污染已成为一件非抓不可的民生问题”。在启动重点调研课题选题程序时,市环保局一组数据引起了重视。“2013年市本级共受理环境噪声污染投诉187件,占各类环境投诉总数的32.5%;2014年受理184件,占投诉总数的43.4%。”噪声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环境问题。同时,近年来市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中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内容也日渐增多。经主席会议研究讨论后,“加强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成为市政协2015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并由市政协主席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双月协商。

  调研靠事实说话。“步行街等路段的夜宵摊点高峰期可以达到上百桌,营业时间从18时一直延续至次日凌晨4时,划拳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地面油腻不堪,大量住户深受其苦。”为了解噪声污染的真实情况,调研组会同月湖区政协,组织市区12个社区居委会和部分市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委员个人调研,深入基层直接听取广大群众对噪声污染的反映。在此基础上,为了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量化,调研组还组织专门力量,会同市环保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用两天时间集中对市区9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污染源,如建筑施工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广场舞噪声、娱乐场所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开展昼间和夜间的实地布点监测,掌握了最直接的监测数据。“9个布点监测的噪声污染源全部超标,超标最多达到15.2分贝。”对策要出“金点子”。有了大量的调研事实和数据,对噪声污染的原因分析也就水到渠成。“城市规划相对滞后,多数居民建筑属于商居混合模式,加大了噪声污染防治难度”“管理体制不顺,执法权限与执法能力矛盾较为突出”“防治意识不强,部分生产经营者对噪声危害性重视不够”等等,一个个问题摆了出来。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调研组与市环保局等6个职能部门和部分专业人士进行会商。“关键是要落实部门责任,环保、公安、交通、城管、市场、文化、社区、物业等,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环境噪声实施监督管理。”“再也不能搞‘九龙治水’,要理顺监管体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整体协同执法能力。”“要加大监测力度,在市区主要节点设立噪声显示屏,实行实时监督、智能防控。”经过协商讨论,6个方面17条对策全部被吸收到《关于加强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调研报告》中。“我们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和落实。”百佳城社区代表姜峰在研讨座谈会上这样说。 (童拥军)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