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创新执行手段践行司法为民

16.11.2014  13:34

多措并举破解“执行难

  国庆节后第一天上班,申请执行人张某便专程赶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执行局法官赠送了锦旗,盛赞该院执行局“秉公执法、为民解难”,在短短五天时间内,为申请执行人执行到款项840余万元。“真的太感谢法官们了,不光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还特别高。”张某感激地说道。

  据悉,张某诉邹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审理时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确定邹某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6日内,支付张某借款本金830万元及相关利息并承担诉讼费17475元。调解书生效后,邹某却没有自动履行还款义务。于是,张某于今年9月15日向市中院申请执行,要求邹某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841.75万元。

  立案后,市中院执行法官迅速行动起来,当日就查封了邹某名下的四套房产。后经调查发现邹某频繁光顾某银行,执行法官分析,邹某很可能在该银行开设了账户。为防止“打草惊蛇”,执行法官于9月19日赶到该银行营业场所查询,发现邹某果然在该行开设了账户,执行法官立即冻结了该账户中的825万元款项。发现账户被冻结后,邹某当天立即找到法院,随后主动履行了剩余的执行款项。

  一直以来,“执行难”是令全国法院系统以及申请执行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围绕破解“执行难”,我市各级法院不断创新执行方式方法,进一步组织实施,强化查控手段。通过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房产、工商登记等财产信息,及时扣划冻结;对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手段,迫使其自觉履行义务。同时加大对抗拒执行的刑事处罚力度,对恶意转移、处置被执行财产,或采取暴力行为抗拒的被执行人,从快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一张张不留死角的查控大网悄然张开。针对“老赖”的躲、藏、逃,我市法院执行法官苦练“内功”,不辞辛苦奔走于银行、公安、房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多方查询案件信息,让“老赖”无所遁形。

  同时,各级法院积极拓展执行手段,主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充分运用罚款、拘留、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对被执行人形成倒逼势态,及时有效查控可供执行财产,强化司法的威慑力,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为民司法”,通过系列强力措施,有效地化解了执行难题,取得明显成效。

  “谢谢法院,谢谢法官!”外乡农民工王三立一边从法官手里接过9万多元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款,一边高兴地说。5月27日上午,胜利路步行街人头攒动,数百名市民自发驻足而立,现场观看东湖区人民法院在这里集中发放涉民生案件执行款。当天,16名申请人高兴地从法官手里领到了执行款。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法院还积极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执结了一大批涉民生案件,切实保障了民生,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我市法院将进一步加快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力度,使妥善处理好涉民生案件成为审判执行工作的常态,不同的社会阶层应当平等地享受到司法的温暖。”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袁英 记者 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