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丰水城市的节水经——湘鄂两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调查

30.07.2014  09:45

武汉汉口江滩,市民参观武汉节水科技馆。CFP

  水利部日前组织专家组对上海金山区、吉林延吉、浙江舟山等地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终期验收。而此前,在水资源丰富的湖南、湖北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也进行了很多先期探索。

  丰水地区为何要节水?在节水型社会的探索中,这些地区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未来,让节水成为一种文化,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丰水城市,为何要节水?

  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口,年均过境水量约7000亿立方米,年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水资源十分丰富。这里,城市四分之一的面积是水,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这样的一个丰水城市,为何要节水?很多人对此很不解,甚至有人认为,“长江水从这流过,不用也会白白流走。

  “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他没有算清一笔账,”湖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形象地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使用1立方米水会产生0.7立方米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纳污标准,也需约28立方米的清水来降解。节约1立方米水,意味着少污染28立方米水。

  “作为丰水地区,我们的用水并不存在供需矛盾,因此我们的节水不是限制用水,而是科学合理用水,通过节水减排实施对水资源的保护。”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金正鉴指出。

  然而,确立这样的理念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武钢十年间的变化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由于临江湖之便,几十年来,守着长江边的武钢从没为水发过愁。过去,武钢也是武汉一个耗水大户。武钢焦化公司等企业冷却水一直是直排式,一度还取地下水补水,这对地域生态极为不利。2003年12月,焦化公司“直流供水改循环供水工程”动工,改造后冷却水循环使用,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十年间,武钢用水总量从每年的5亿立方米下降到7000万立方米,从第一耗水大户变为第一节水大户。

  “刚开始,很多企业节水是一种被迫行为,作为城市节水管理部门推动这项工作确实很难。”武汉市节水办主任叶辉指出,过去他们到企业要苦口婆心地告诉企业为何要节水,现在到企业很少谈这种话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企业已经意识到,在发展中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环境账,节水减排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节水,还需硬约束

  “长沙‘因水而兴’,但这几年枯水季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比原来突出了,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强化节水意识。”长沙市水务局总工程师王力新说。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湖南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498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64立方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从2005年的70%上升到2013年的95%。

  这背后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制度约束的结果。

  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为我国用水设定了“天花板”:明确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这项制度确立后,通过行政考核、市场引导等具体手段,“逆向倒逼”各地各行业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湖南充分应用法律、行政、科技、市场等节水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完善水价机制。

  “我们按不同类别用水,出台了水费征收及监管规章制度,实现了对取水单位实行计量收费和超量累计加价,对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王力新介绍说,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用水行为,保障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序实施。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节水管理仍处于分割状态,“多头管水”的局面依然存在。未来,只有继续深入逐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实现水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供水、排水、治污“三位一体化”,才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严防“最后一公里渗漏

  盛夏时节,走进武汉百步亭小区盘景园,六七百盆盆景为参观者撑起一片片绿荫。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盆盆景茂密的枝叶下方,都摆放着一个废旧油桶。

  “这样下雨时就可以把水收集起来,浇花就不成问题了。”今年60岁的百步亭小区居民李元炎说。靠着这样“向天借水”的办法,李元炎在自家楼顶养了近千盆花,自建了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一年节水近200吨。

  在李元炎的带动下,百步亭社区百余户居民陆续参与到家庭雨水利用中来,年节水约15000立方米,形成全民参与的节水氛围。

  “城市节水涉及千家万户,要从点滴做起。”长沙市户表改造及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群介绍,当前有20%的水量浪费在“最后一公里”,城市管网渗漏影响水量、水质和水压,不及时排查还将造成地面塌陷。

  为向“最后一公里渗漏”宣战,湖南农业大学4年来累计投资八百多万元建设给水管网监管系统,通过智能监控水表实时监控,单查堵管网漏点一项就节水985.6万吨。

  “喜爱水才能珍惜水,关心水才能保护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说,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人们节水意识相对淡薄。只有建立节水全社会参与体系,才能转变观念,让“丰水”不再是“节水”的障碍,让节水真正成为一种文化。(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