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市长吸毒”透视官员生活监督危机

28.04.2015  12:20

  吸毒会产生幻觉,“市长吸毒”,开始民众以为是幻觉,当4月21日,新华社公布消息:湖南省岳阳临湘市长龚卫国涉嫌吸毒被立案调查,市委副书记一职被免去的消息时,人们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是幻觉!(4月27日郑州晚报)

  毫无疑问,原临湘市长龚卫国染上毒瘾一事让人震惊之余,更带来深层次思考。当下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官员“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在不断扩大,官员受负面因素影响的机会和被腐蚀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该怎样对官员生活圈进行监督?既考量监督部门智慧,又考察官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市长吸毒”虽说是个案,但透视龚卫国腐化堕落的根源就在于其生活圈子过滥。像龚卫国一样,一些官员隐蔽的不健康活动,必然会造成各种不测危机,任由发展就将滑向深渊。

  事实上,吸毒作为人类公害众所周知,为何作为官员的龚卫国会染上毒隐?从龚卫国工作情况看,一些接近他的人都说,“政声良好、有抱负”。可见,工作中的龚卫国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官员。然而,生活中的龚卫国却有另一面,其吸毒不仅早有传闻,而且因吸毒产生幻觉报了警、装了摄像头,可惜龚卫国异常行为没能引起监督部门警觉。这也从侧面证明,监管部门对官员生活圈的监督存在意识不强、形式不活、延伸不够、功能滞后等问题,产生的监督“盲区”,使一些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薄弱的官员抵受不住诱惑,或由小疾患恶化成病入膏肓。

  可以说,“市长吸毒”案件透视的官员生活圈的危机绝不可小觑。或许有的人会说,个人生活圈是隐私,工作受监管,生活、交友还要受监督,是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诚然,官员是普通人,但也是手握公权的公众人物。对官员生活圈的监督,就是要将公权力关进笼子。作为官员,出于维护公共利益考虑,就应当自觉接受各种监督,把个人生活圈子情况主动汇报到监督平台。大大方方、自然自在地接受生活圈子考察,既有利于公权合法合理运行,更能防微杜渐,化解个人生活圈危机,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龚卫国的生活圈就是他生活腐朽糜烂的助燃剂。毒友、老板充斥其生活圈,来自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坏影响,不知不觉改变了他的品行;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也让他脾气曝燥;仕途上的挫折,使他历经磨练的心在“近墨”中逐渐变“”,由于生活圈的危机得不到监督的矫正,使他最终陷身雷区无法自拔。

  值得关注的是,龚卫国危机感唤醒了其内心良知,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吸毒稽延病症反复发作情况下,曾以身体不适为由递交了请假条和辞职书。表明其对监督仍心存敬畏,可惜一切为时已晚。试想,如果监督部门在平时就注重考察官员的生活圈,把工作能力评价延伸到对官员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引导,或许就遏制了像龚卫国一样的“腐化堕落”问题,挽救了一些生活滑坡的官员。因此,加大对官员生活圈监督,实行危机干预,是我们社会治病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盼官员对待私生活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