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书记”的草根“朋友圈”

05.11.2013  17:53

  新华网江西频道11月5日电题:“布鞋书记”的草根“朋友圈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甘泉

  出江西省会南昌往西80公里左右,就进入了全国著名的生态县靖安。小县不大,却是山林茂密、溪水清澈,虽是进入深秋满眼依旧是绿意浓浓,山水间尽是“白云深处、靖安人家”的画意。

  在县委的那幢已经使用了20多年的老旧办公楼里,县委书记不在,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书记下乡去看一个朋友”,于是一行人来到了距离县城10公里左右的香田乡渔桥村。

  曲曲折折走近一片绿树掩映的丘陵深处,忽然眼前就出现了一个造型奇异的烧窑。烧窑边,一个布衣布鞋的汉子正在与一个窑工打扮的人一起开启刚刚烧好的一窑陶瓷。不一会,那名布衣布鞋的汉子拿着一只漆黑发亮的陶碗兴奋地走过来,对大家喊:“都来看,龙窑出了好东西!”随后跟来的那位窑工也说:“很意外,这个黑陶质量很好!

  这个布衣布鞋的汉子,是靖安县委书记张龙飞,而那位窑工就是他来看望的朋友、古式龙窑艺人伍映方。

  2012年6月份,为了保证靖安的一方绿水青山,张龙飞在几乎每三四天就一次的例行下乡巡查时,偶然发现伍映方安置在山边的一个烧窑。

  “当时车上下来一个穿着布鞋的人,上来就问我知道不知道在林区烧窑违法,我当时也没把他当回事,就直愣愣地说,我一没用禁采伐的阔叶林;二我干的这个是手艺活;三我的窑手续合法。”伍映方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是县委书记!他一看到我拿出来的陶瓷作品就非常赞赏,马上把县里主管副县长、林业局局长找来现场办公,决定大力扶持我这个窑和黑陶的制作手艺,下拨35万元用于建设陶瓷创作工作室和展厅,并要求相关乡镇全力配合,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从此,张书记就和我这样的草根百姓成了朋友。

  县委的一些干部说,县里的一些百姓一开始也都很惊讶在身边遇到穿布鞋的县委书记,但久而久之就习惯并熟悉了“布鞋书记”。常年下乡,张龙飞一年到头就“两双鞋”,一双布鞋,一双下雨天穿的套鞋(当地对雨靴的俗称)。

  事实上,不仅是伍映方,靖安县里的很多普通群众都是“布鞋书记”张龙飞的朋友。和一些官员的“朋友圈”多是老板、官场朋友不同的是,在张龙飞的日记本里、电话簿上,记载更多的是经常要去走访的百姓朋友,比如红星村桥下组老党员赖吁荣、开发农家乐致富的库区移民舒洪清、留守儿童周粤锋,还有本地养生草“靖草”的种植户、种白茶的农民、养娃娃鱼的山民、县城里的商户、宝峰寺的和尚等。

  这些草根“朋友圈”,是张龙飞在靖安工作的七八年间穿着布鞋无数次下乡累积下来的。也就是因为下乡结交下了这些百姓朋友,张龙飞非常了解当地群众的所需所求,一些事关靖安发展的重要决策总是能定位准确、获得群众的支持,比如“生态支撑旅游,特色带动旅游,文化提升旅游”的发展思路,比如引进绿色低碳工业项目、潜心打造“靖安龙窑黑陶”文化品牌、推广以三爪仑为代表的氧吧旅游品牌。

  “穿皮鞋下乡不方便还累脚,穿布鞋能跟百姓走得近还不累腿脚。”张龙飞说,“我是一个基层的县委书记,就是要把办公桌摆到乡镇厂矿、田间地头、群众身边,这样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穿着皮鞋、拖鞋坐在办公室里必然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