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陈杨华:面对面的交流才真切

12.01.2015  12:19

 

      “最近像奥克斯、志高那些大型企业的宣讲会、招聘会都在进行,大家要多上点心,简历要好好准备。”“要是有同学真想往空调方向发展,做测评时就不能太马虎。”机电楼的一间教室内,一位老师正在与同学们聊天。她就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副教授、学生们的知心姐姐——陈杨华。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虽然当时选择从事教育事业是偶然的,但我从未想过退缩,哪怕条件再艰苦。”就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支撑了陈杨华30年,并督促她不断突破自我。

      在教学工作中,陈杨华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陈老师放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很多,包括课堂上的PPT、课程相关软件、各类竞赛考核的知识、各类证书的重要性等,这些资源能极大地提高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热能与动力111班的张远江说道。

      为了更大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陈杨华通过自己努力为能源与动力专业的学生们争取到了“袁氏助学金”——每年资助10名学生,每人3000元。

      “无论是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还是‘袁氏奖学金’的资助,都只是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亦师亦友,沟通无障碍

      “每一个课间十分钟我都非常珍惜,因为十分钟我就可以跟学生聊很多内容,这是我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一个窗口。”陈杨华说道。亲切、健谈、有活力是她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每一个课间十分钟、每一次外出实习,都是陈杨华与学生们面对面真切交流、拉近距离的机会。在她眼里,面对面交流比打手机、聊QQ更真切,更有效。

      “因为陈老师很喜欢在课间跟我们聊天,所以她了解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性格和能力。不仅能给予我们最好的就业指导,还能在我们迷茫时指明方向”机电学院2011级郭艳萍同学笑称,“就像知心姐姐一样。

      考虑到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知识比较枯燥,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陈杨华会每年都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在实习的两个星期中,每晚十点陈杨华便挨个寝室点到、串寝闲聊、进行知识竞答,督促同学们真正把知识运用于每日的实践中。

      实习过程中,不仅让同学们学得好,更让同学们玩得好。定期组织的“足球赛”或“篮球赛”让大家在紧张的实习中得到调剂。“那次为了赶回去给同学们的‘足球赛’加油,我从市区坐车颠簸了一路,却不觉得疲惫。我享受那种大家一起喊‘加油’、一起做一件事的满足感。

劳逸结合,快乐成长

      “一门心思做学霸真的没有必要,趁年轻,就应该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多出去走走。

      “劳逸结合,快乐成长”是她给学生的寄语,也是对自己的告诫。

      虽然已从事教育事业30年,但陈杨华仍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到《北京爱情故事》,爱看剧的这一喜好为陈杨华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当然,陈杨华最爱的莫过于旅游。每年的假期,陈杨华都至少要出国旅游一趟,法国、奥地利、意大利......都有她的足迹。

      “每一次旅游都能感受到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感受到周围的一切都具有无限生命力。

      人物 简介: 陈杨华,女,副教授,85年环化学院留校,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高教工作30年。连续四个学期获得“授课质量优秀奖”,分别为全校唯一1门全优课、全校三门全优课之一、全校六门全优课之一。连续2年获校百篇优秀毕设论文;第七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第十届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赛“学生组.优秀设计奖”。主持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教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