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如何操弄“全民公决”的把戏侵略他国?

27.03.2014  14:18

核心提示: 当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故伎重演的时候,被希特勒捉弄得筋疲力尽的国际社会终于清醒过来,这一次,波兰没有满足希特勒的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绥靖主义者们得到的是一场世界性的残酷战争,全世界为之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

希特勒爱用保护族裔为借口,以地区“全民公投”为手段,最后武装兼并他国领土。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  作者:施京吾  原题为:希特勒如何玩弄“全民公决”的戏法侵略他国

  以保护族裔为借口,以地区“全民公投”为手段,最后武装兼并他国领土,这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故事。以“民意”入侵他国、扩张领土,是在历史舞台上曾被反复上演的戏码。其中最恶劣的一次发生在纳粹德国时期。现在,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看看纳粹德国是怎样在国际社会的纵容和沉默下,以“民族自决”、保护日耳曼民族生存权为借口,一步步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民族自决”初试牛刀

  萨尔河谷地区原本是德国一个盛产煤炭的小地区,这个地区的主要人口为德国人,根据《凡尔赛和约》,一战之后,此地由法国管辖并开采煤炭。在纳粹党的鼓动下,1935年1月13日,被分离出去的萨尔人举行全民投票,以47.7万票对4.8万票的压倒性多数要求重新并入德国。希特勒将此吹嘘为伟大的纳粹党的胜利,他对德国人宣称:15年的不公正已经结束。

  当年在《凡尔赛条约》问题上,英国与法国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歧,英国不愿意对德国进行太严厉的制裁,更不愿意肢解德国,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才能对法国有所牵制——英国人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支独大。因此,德国在萨尔地区的鲁莽行动成功之后,当时英国的保守党骨干赫特伍德爵士、洛锡安爵士和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都希望对德亲善。英国的这种绥靖政策一直持续到德国进攻波兰,为纳粹德国的扩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希特勒在萨尔地区得手之后,于1936年3月7日进军莱茵兰地区。莱茵兰地区虽然在领土上归德国所有,但作为对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惩罚,这个地区成为法德之间的军事缓冲区,《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在此驻军。希特勒采取了一次极为冒险的军事行动,派遣了一支由2.2万人组成的军队和一支警察分遣队开进莱茵兰。希特勒的军事冒险再次取得了成功。希特勒声称,进入莱茵兰是“我一生神经最为痛苦的时刻。假如法国人进军莱茵兰,我们只好在两腿间缩回我们的尾巴,因为我们能够处置的军事资源完全不足以组织一次普通的抵抗。”法国当时有90个师可以用来抗击德国的军事行动,但法国人却由于国内政治动荡,在应该行动的时候毫无作为,仅调动了13个师加强马其诺防线的驻防。

  事后,3月29日,希特勒开始玩弄“全民公决”的戏法,他将对莱茵兰的军事行动付诸表决,这一次表决和萨尔地区人的表决不一样,是由全体德国人参与的表决,在超过4500万登记选民中的99%都参加了投票,最终以98.8%绝对性的支持率同意了希特勒的行动。投票采取的公开投票而非秘密投票的方式,如果有谁投了“反对票”,就可能被秘密警察发现,从而导致不良后果。由此可见这种表决的虚伪性。

  希特勒在萨尔地区和莱茵兰地区的行动尽管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也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但与后期的行动相比多少还有“借口”,因为萨尔地区和莱茵兰地区毕竟还算德国领土,正如洛锡安爵士所说:“他们毕竟只进入了自己的后花园”。

  希特勒的胆大妄为和国际社会毫无原则的沉默,严重助长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纳粹德国的侵略性很快扩展到周边国家。

  贪婪成性,吞并奥地利

  在德国统一之前,奥地利与德国在历史上关系复杂,长期以来都属于大德意志地区,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后来的德国则是由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实现了统一,同时将已经衰落的奥地利排出在德国之外,奥地利则与匈牙利组成松散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与匈牙利也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