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发起不带手机上课倡议 老师称没骚扰很爽
周雨洁“恋恋不舍”地上交了手机
昨天,苏州大学文学院学生会发起了“无手机日”倡议,并在大三文秘班进行了一次小实验:上课前自愿上交手机,全神贯注地听完两堂课,会有啥体会?
学生:过半数“恋恋不舍”地交了手机
上午10点,趁着休息时间,活动成员尤李将海报搬到了文秘班的教室门口,并向来往学生派发倡议书,另一成员则端着一只塑料筐,等待自愿上交手机的同学。“不知何时,我们不再追随前辈思想的深度,而是热衷于网络上粗俗浅薄的段子。”“身边同学老师们真情实意的关心,远比网上漂浮浅薄的友谊来得真实。”……记者看到,大部分拿到倡议书的学生,都露出了“确实如此”的尴尬笑容。
在尤李的“鼓动”下,不少学生决定试一试,他们贴完标签并调至静音后,“恋恋不舍”地将手机放进了塑料筐。记者数了一下,全班实到人数43人,除6人没带手机外,26人参与了小实验。
“除非落在宿舍里,否则我肯定会带着手机进课堂。”参与实验的周雨洁坦言,“手机依赖症”的症状她全有:上公共课时,她时常抱着手机看电子书,遇上重要的专业课,她会自制许多,但仍会无意识地掏出手机,刷一刷微博、玩玩微信。“我知道这样会影响听课,可就是管不住。”周雨洁形容这是一种“瘾”,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试试自己到底能不能离开手机,专心听课。男生小杨则坚持己见,将手机留在了身边,他声称,只用手机提示时间,要是没有就浑身不自在。
老师:上没有手机骚扰的课太爽了
10点10分,两堂连上的经典阅读文化传播课开始了,年轻男老师顾迁走进教室,看到箩筐里的手机,感到很诧异。当他得知大多数学生自愿不带手机听课后,显得十分高兴。
顾老师昨天讲的是东汉祢衡《鹦鹉赋》,兴之所至,他向学生提了一个小问题:“鹦鹉究竟有几个脚趾?”全班同学下意识地想掏手机搜索,忽然又想起这是一堂“无手机课”,大伙儿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没办法,大家已经养成了‘遇上问题找百度’的习惯了。”课后,周雨洁半开玩笑地说,手机确实能很快找到答案,但也让人失去了思考的乐趣。昨天的两堂课上,她发现顾老师格外温柔,讲的课也分外有趣。她分析说,肯定不是顾老师超常发挥,而是自己没玩手机,听得仔细,才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细节。不过,周雨洁坦言,课上仍有几次想到了“手机”,走了一会儿神,“好习惯可不是一两天能养成的呀。”
这次活动也让顾老师“爽”了一回。“今天这堂课的质量比平时要好。”顾老师说,现代人确实离不开手机,但每每看到讲台下的学生玩手机,心里总不是滋味。没有了手机的骚扰,他一提问,学生就会有反应,至少说明他们在思考。离开前,他还不忘嘱咐学生,今后不搞活动,也要自觉不在课上使用手机。“听一堂精彩的课,远比游戏要好玩。”
据了解,昨天的“小实验”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文学院有意将“无手机日”的活动扩展到所有班级,让更多学生与老师享受没有手机骚扰的课堂。
孙佳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