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治理带来大变化——新干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侧记

23.10.2015  10:31



     
        治理后的坡耕地焕然一新

近日,笔者来到新干县界埠镇梅塘水库上游以南一处丘陵地带。原本满目荒芜的蒿草、杂乱无章的灌木、深浅不一的雨淋沟隐匿不见。一个个山头旧貌换新颜,被一陇陇新修的水平梯田环绕着,在秋日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据县水利局工程师刘招秀介绍,这片新修梯田的面积接近600亩,为2014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全县水保治理面积5006亩,分布于界埠、金川、神政桥等地,总投资1250万元。

据了解,以前的丘陵坡地多为顺坡耕作,无任何水保措施,跑水、跑土、跑肥是常有的事。有机肥大量流失直接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化,更对下游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汛期,山地上的雨水冲刷而下汇成山洪,加剧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我自己有十来亩山地,以前也栽过柑子树、柚子树,种过芝麻和花生,但年年耕作,年年没有收成,后来山地就渐渐荒废了。”对水土流失之害,梅塘村村民李九根有着切身的感受。

这个项目是我们主动要建的,全村人都在项目申报书上签了字,揿了手印。”“工程建成后,我们想在山下栽红桔,因为山下避风避寒,适应红桔生长;山上准备栽些井冈蜜柚,柚子树耐寒,适应性好。中间再套栽些高产油茶和黄栀子。”说话间,李九根很是兴奋。看得出他对日后土地的经营已经有了自己的划算。

      据悉,从2012年至今,该县已连续三年完成了近2万亩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累计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项目涉及大洋洲、溧江、七琴、城上、金川、神政桥等乡镇,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跑”田,不单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水保生态环境、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更为土地增效、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今年,该县将继续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计划年底前完成5000亩治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