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平台 真情帮扶 丰城市创新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纪实

13.10.2014  09:35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13日电(袁方坤)“我从小爸妈就离婚,多年没看到亲爸亲妈,心中充满孤独、苦闷和仇恨感。我本是一个少年犯,是检察院的叔叔阿姨挽救了我……”小刘(文中全为化名)读初中时辍学,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结伴“抢几个钱花花”。案发后,丰城市检察院未检科科长、“阳光妈妈”胡晶对他进行帮教,使他迷途知返。

    丰城市以问题为导向,引导重点帮教青少年走出人生阴影,护航健康成长。

     搭连心桥:结对帮扶献真情

    丰城有常住人口134.6万人,社会稳定工作极其繁重,特别是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更是难上加难,呈现出家庭难管、学校难管、司法难管、社会难管现象。

    丰城市积极为重点青少年搭连心桥,制定了分类服务管理办法,每一类青少年均由一名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为责任单位,明确了“谁来管、怎么管、管不好怎么办”等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全市49名在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609名科级领导干部,与829名重点青少年中的特殊对象建立帮扶对子。

    关工委的导航之家,有1156名“五老”人员发挥余热;检察院的阳光之家,成立了“阳光基金”,已筹资200余万元,并有13名“检叔检姨”负责对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跟踪帮教;司法局的温暖之家,对刑满释放青少年落实无缝衔接的跟踪帮教措施;民政局的爱心之家,依托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管理站和儿童福利院,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落实救助措施;各中小学建立亲情之家89个……五个平台建设,均为重点青少年提供帮助,心手相连。

    圆求学梦:人求上进先读书

    为从源头减少青少年因升学难而流向社会误入歧途,该市把九年义务教育向前后两端拓展,办好从幼儿到高中的15年教育。为破解学校难管问题,2012年该市创办了职业中学,其中初中部叫阳光学校,对有不良行为、不适宜在普通学校就读的青少年进行矫治。“我,不仅要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光明与前途;还要感谢老师,给了我知识和力量……”去年秋季,在全省预防重点青少年犯罪现场会上,小曾的激情发言让大家掩面而哭。2012年9月小曾被送到丰城职中初中部进行不良行为矫正,一年后当上班长,如今正在读数控专业。

    学以立德,学以求真,学以致用。该市还充分利用公共实训中心平台,对完成义务教育、自愿就业的重点青少年提供服装、机械、化妆、电子等免费技能培训。进行校企合作,对企业吸纳重点青少年就业的,每吸纳1人满一年,一次性补助1万元。

    撑保护伞:遮云避雨见彩虹

    对涉罪青少年,该市政法各部门在侦查、批捕、起诉、审判各环节,凡符合条件的,一律实行附条件不捕不诉。2012年以来,共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68件167人,其中不批捕42人,不起诉35人,附条件不起诉7人;对138名判处轻刑及缓刑等非监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封存犯罪档案,不对社会公开;开设司法援助绿色通道,共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1049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57人次。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该市公安群防群治,交通要道设卡点,城区街面设巡逻点,娱乐场所派人蹲点,构建一张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重点的天网。今年,该市还实行一校一警,向全市110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派驻校园警察,依法处理危害校园及师生安全的行为,加强学生法制建设。

    法律援助,人性关怀。该市司法局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援助,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罪犯进行社区矫正,对服刑在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帮扶。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在审理小徐抢劫案中,因他读完初中后就辍学,父母在广东务工,因迷恋上网抢劫220元钱。法院依法对小徐判处缓刑,在回访过程中了解到他对汽车装潢感兴趣时,主动帮助联系一家汽车装潢公司务工,如今他成了一名技术娴熟工,生活稳定。“没有法官的关心和帮助,我这辈子都完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法官。”小徐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