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江西文化产业高速发展

07.09.2015  09:24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主动适应新常态,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简称文化产业单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

 

  1、三上文化企业占三分之二强,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三上文化产业单位(规模以上制造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672.5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三分之二以上,比重达70.8%,提高0.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5.0%,高于文化产业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三下文化产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77.48亿元,同比增长13.4%。三上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的贡献率达72.8%。

 

  2、文化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实体经济走势强劲。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但文化产业实体经济高速发展。上半年,全省文化制造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730.37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76.9%,同比增长14.6%,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0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主营业务收入63.39亿元,增长4.3%,占比6.7%;文化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56.32亿元,增长18.8%,占比16.5%。表明文化产业实体经济走势强劲。

 

  3、传统行业为发展基础,新兴行业加速发展。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上半年,文化用品的生产、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等传统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为731.98亿元,增长14.6%,占全部文化产业比重达77%,同比基本持平。同时,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3.1%和19.9%,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6个和5.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传统产业发展升级、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

 

表一  2015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十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绝对值(亿元)

增长%

占比%

合计

950.07

14.5

100

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48.25

8.8

5.1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4.88

9.3

0.5

文化艺术服务

8.62

6.8

0.9

文化信息传输

13.54

23.1

1.4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63.06

19.9

6.6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44.48

22.1

4.7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201.21

14.6

21.2

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

169.24

12.2

17.8

文化用品的生产

361.53

15.8

38.1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35.27

3.7

3.7

 

  4、各地区发展齐头并进,产业特色明显。从总量看,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南昌市210.84亿元、萍乡市117.61亿元、九江市116.83亿元、宜春市105.49亿元,上述4个设区市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全省比重达58%。增速前三位的设区市是:九江同比增长24.5%、赣州增长18.2%、宜春增长16.7%,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0个、3.7个、2.2个、0.4个百分点。南昌文化产业涉及面最广,其主导产业覆盖文化用品纸张、文具、油墨、颜料等制造和图书报刊发行销售;景德镇发挥陶瓷文化优势,创新发展,打造集创作、展示、旅游、时尚、商贸为一体的国际化陶瓷文化创意服务平台;萍乡和宜春大力发展焰火鞭炮文化,其制作技艺已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的都昌贝类工艺品、新余的恩达麻艺制造、鹰潭的雕花樟木箱制造、赣州的上犹油画、吉安的吉州窑文化产品开发、抚州的香文化产品制造、上饶的婺源砚台制作等文化产业特色明显。

 

图一  2015年上半年各设区市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5、民生不断改善,文化消费需求升温。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为扩张文化消费需求提供了可能。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8元,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6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22元,增长9.9%,其中文教娱乐支出643元,增长10.5%,高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幅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67元,增长13.2%,其中文教娱乐支出349元,增长16.7%,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3.5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增幅6.2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意愿更为强烈,文化消费市场成长空间相对较大。

 

  6、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施工项目1335个、新开工项目753个、建成投产项目626个,同比分别增加213个、198个和1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1.63亿元,增长24.3%,高于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7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个。在深圳文博会上,江西省印刷产业、吉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项目集中签约24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67.56亿元;南京文化产业合作推介会现场,共签约47个项目,涵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出版等12个行业。

 

  7、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产业实力明显提升。近年来,我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在文化部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首度入围全国前十,列第十位,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八位,两个指数双双进入前十。形成了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如江西出版集团实施“一体两翼、互动发展、一业为主、多元支撑”的发展战略,连续七届入围“文化企业30强”。江西的陶瓷、焰火鞭炮、印刷品、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出口量排名全国第五,涌现了江西丝黛实业、宁都飞天工艺、景德镇法蓝瓷等20余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8、文化创作日益丰富,文化精品颂圆中国梦。近年来,我省加大精品战略的实施力度,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在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省6部作品获奖,连续四次获得“满堂红”,其中歌曲《老阿姨》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今年3月,歌剧《回家》走进了台湾,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寻梦龙虎山》正式公演,观众好评如潮。组织开展“实干兴赣圆梦中国”大型群众歌咏比赛、“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等活动,还开展了一系列“我爱我家”家庭情景剧汇演活动,激发了民众参与创作的热情,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总量上看,主营业务收入最多的设区市为210.84亿元,最少的只有33.05亿元,最多为最少的6.4倍。从文化产业三上单位分布情况看,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852家,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南昌160家、吉安98家、宜春94家、九江91家,鹰潭、新余分别只有25家和19家。

 

  2、产业结构层次低。当前,我省文化制造业、贸易业和服务业比例为77:7:16,制造业比重偏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左右,而贸易业、服务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以上。在文化制造业内部,也主要以焰火鞭炮、造纸、印刷装潢等传统产业为主,占比在五成以上。

 

  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培育特色文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引导各地区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释放区域共同发展的潜力。在推进文化资源保护、继承、开发,着重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生态文化、“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红色文化、“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古色文化等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开发具有江西特色、层次丰富的系列文化产品。以开放、包容情怀引进外来文化资源,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文化产业集团,促进全省文化要素实现良性互动,鼓励南昌等文化产业先进地区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2、加大消费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发展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是高附加值、高回报的产业,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费者认可,就能在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实现一次投入、多次转化、持续回报。因此,在继续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推进制造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通过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的有效衔接。培育城乡文化市场,特别是开拓农村文化市场,鼓励电影放映队向县乡延伸、鼓励演艺团体到基层演出、推出适应农民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等。通过消费市场的融合拓展,推动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3、健全市场体系,探索“文化+”融合模式。在推动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注重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着力培植创意产业,提高文化企业发展活力。积极主动把文化和其他业态嫁接和推广,探索“文化+”创新模式的,推进“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养生”“文化+体育”等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引领文化产业不断攀升,促进文化产业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新引擎、创新产业的助推器。

 

  撰稿:刘晓红

 

  审核:万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