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昆承湖陷“填湖建校”风波(组图)

20.05.2014  12:29
网友拍摄的“填湖”场景 - 上饶之窗
施工人员正在湖面进行填土作业 - 上饶之窗
网友提供的对比图显示,昆承湖面积比以前小了 - 上饶之窗
常熟昆承湖陷“填湖建校”风波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常熟昆承湖陷“填湖建校”风波 网传当地填埋水面,建设世界联合学院分校

  官方回应:学校建设并未占用水面,正在进行的是生态修复工程

网友拍摄的“填湖”场景

 

 

网友提供的对比图显示,昆承湖面积比以前小了

  昆承湖是常熟境内最大的湖泊,也是苏州第四大湖泊。近年来,昆承湖的生态修复工程初见成效,生态休闲旅游渐入佳境,是周边市民踏青的好去处。不过,近日有当地网友反映,通过对比2002年和2010年的地图发现,昆承湖的水域面积已经减少,网友同时称,“建设中的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分校还正在擅自填埋水面。”情况是否属实,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专程赶往当地进行调查。现代快报记者 何洁

  昆承湖边一在建学校“擅自填湖”

  近日,在常熟当地论坛上,一则关于“昆承湖水面被填埋”的帖子引起了网友关注。网友“常来常往常往”称,“在昆承湖言子堤西面的一块绿洲附近,正在建设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分校,学校擅自将湖面大量填埋。”该网友同时称,“学校建设面积是102亩,远远超过了审批的面积,占用了大量的资源。”

  现代快报记者查询公开资料了解到,今年3月30日,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分校在昆承湖畔开工建设,这是世界联合学院在我国内地设立的唯一一所分校。学校将于2015年开学,计划招收学生约500名,其中三分之一将来自中国。

  有施工人员称:二期将填湖建校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昆承湖言子堤边的现场,只见临湖的一片土地已经经过平整,打桩机已经入场。

  记者看到,在湖面上,有船只正在进行填湖作业。一只船上装满渣土,另一只船上装着吊车,吊车正在把土倒进昆承湖里。湖面上,已经形成两条宽为两三米、长为三四十米的被填好的“陆地”。“填湖是要做什么?”“应该是为了建学校吧?”现场工人也不太敢确定。

  一名拿着图纸模样的男子,自称是施工单位的。他指着湖面表示,水中有一根根已经标记好的桩,将沿着桩进行填埋。该男子称:根据规划,学校分两期建设,现在开工建设的是一期,在临湖畔的陆地上;“二期则主要进行填湖建设,规划中学校里有一片水面,现在填埋的部分将建设成‘驳岸堤’,把部分水域圈在学校内。”该男子称。

  官方回应

  学校建在陆地上

  未占用昆承湖水面

  事实是否如此?填湖盖学校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了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据其介绍,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分校项目是由常熟市政府引进,落户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学校参加公开土地拍卖拿到地块,用地、建设手续齐备,共占地62.7亩(约0.0418平方公里)。该负责人强调,“这些完全是陆地面积,并未占用一块水面面积。”

  那么现场正在进行填湖的是什么工程呢?“那是水利部门对昆承湖的生态修复工程。”该负责人说。

  深度追问

  往湖中填土的目的是什么?

  回应:围堰用于生态修复,完工后将拆除

  常熟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周锷介绍,昆承湖生态修复整治工程2006年启动。环保部门检测数据显示:以前昆承湖湖体水质是劣五类,经过修复后,现在绝大部分提高到四类以上。

  “现在在言子堤附近做的是临时‘围堰’,长约1.2公里。” 周锷说,这是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一部分,5月初刚刚启动,“可能凑巧和学校建设时间碰在一起,让市民产生了误解。”他解释说,“围堰”完成后,区域内湖水将被抽干,施工人员把其中的杂物清理掉,有利于建设学校驳岸线、景观生态工程。完工后,“围堰”就会被拆除。

  至于施工人员口中的填湖建设学校二期,周锷坦言,有所耳闻,但据其所知还未设计好。“水利部门一定会按照程序严密监管。”周锷说,不能随意占用水域面积。水域面积的开发利用须得到上级苏州水利部门的批准。

  为何昆承湖越“修复”越小?

  回应:减少水域用于生态建设,未来水面将增加

  周锷坦言,昆承湖原状是有18平方公里,经过生态修复后,目前有近16平方公里。他解释,根据昆承湖生态修复整治工程方案,昆承湖水域面积有3810亩(2.54平方公里)可以用于生态修复。“这些面积可以挖出水面,也可以填埋水面。昆承湖减少的水域面积绝大部分用于建设生态湿地、植树造景、道路等。”他说,现在的昆承湖已经形成生态型景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踏青游玩。“在对昆承湖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齐头并进。”周锷说,最终水面还可能比原先的计划有所增加,其透露,目前有计划再挖出337亩(约0.225平方公里)水面。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