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听民意、看变化、促发展——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文章选登之十四

24.03.2015  09:27

 

新农村需要新风气

 

鄱阳县  徐贵兵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每一次走在田间地头、走进百姓人家,内心都装满了熟悉和亲切。但只要仔细端详,便可发现这些乡村的美中不足,值得审视。今年春节,回到农村探亲访友,颇有所悟。

  有新房不一定有新村。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民鼓起来的腰包靠的还是外出务工。富起来的农民大都在老家盖起了两三层甚至更高的楼房。近年来,开着外地牌照小车回来的农民也越来越多。房子、车子似乎象征着财富。房子盖多了,连车子也开始堵在了村口。随着农村盖房的“刚性需求”愈来愈少,石匠、木匠等不少在农村从事建筑行业的工种也不得不另寻出路,外出务工人员似乎有增无减。房子足够气派,可不少车子却开不到自家的门口。再者,家家户户筑起围墙,却不管“墙外事”,墙外垃圾随处可见。都说农村很美,但农村垃圾却大煞风景,着实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按照传统习俗,农村盖房鲜有统一规划,缺少美感。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除了要有“新面容”,还应该有“人人爱卫生、家家讲卫生”的新村风,并建立长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如此,即使没有新房,村庄形象也照样会令人眼前一亮。

有文化的春节更有味。一到过年,走亲访友大吃大喝的、通宵达旦打麻将打牌的大有人在。愚以为,攀比风、赌博风该刹。而可喜的是,近年来,不少村庄舞起了龙灯、敲响了腰鼓、唱起了渔歌,“”起了传统习俗。有些条件较好的村庄还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办起了春节文艺晚会,让农民朋友在自家门口也能自娱自乐,开心地享受农家文化大餐。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除了有“新面容”,还应吹拂着一种清新自然的文化新风。有文化的春节才会更有味道,在物质上富起来的农民,精神世界才会更丰富。

 

苏区振兴让村美人更美

 

省地税局  宋会明

 

   新春时节,怀着喜悦的心情,我回到了家乡宁都县赖村镇。赖村这个自古以来号称“人文之乡”、“茶戏之乡”、“岩景之乡”的美丽乡村,在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和省委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处处呈现出民风正、邻里和、文体兴、村容美的和谐画面。

  近年来,赖村镇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发展脐橙、高产油茶、烟叶、牛蛙、生猪、花卉等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万亩脐橙基地、万亩油茶基地、绿色苗木和蔬菜基地、牛蛙养殖基地,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一幕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动人场景,在乡村田野华美展现。同时,镇里以通道绿化、山体美化及生态文明村亮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路变宽了、水变清了、房变靓了、村镇变美了。赖村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围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广袤田野好风光,乡村新景入画来。行走在自然宁静的乡村,山川秀丽,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农民生活怡然自得。

生态镇、文明村创建活动的成效,促进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镇里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动员力量,兴建了农村活动中心、人民广场、婚育文化生态园、红色主题舞台等文化活动场所;组建了赖村“客家情”妇女广场舞队、老年腰鼓队、青年篮球队等,开展了“三八”节妇女拔河比赛、客家美食大赛,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赖村卫东文宣队坚持“农民演戏,演农民戏”,44年来经久不衰,享誉全国,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队”光荣称号。目前,赖村镇人民充分享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带来的实惠,文明乡风正在广袤的田野散发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