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平遥古城的传统生活应“绽放在院落”中

25.10.2014  23:35

        新华网太原10月25日电(记者王学涛)记者从平遥县政府了解到,平遥古城居民数量已由申遗成功时的4.5万降至2万人左右。在缓解古城保护压力的同时,有专家对其老龄化、外来化的人口趋势表示担忧,认为作为一座“活着的古城”,传统生活应该“绽放在院落”中。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连同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介绍,平遥古城申遗成功时,古城内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生活着4.5万居民,测算表明,当时的古城内人口密度相当于北京的16倍,上海的13倍。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古城保护,困难非常突出。自1997年县委、县政府带头从古城内搬迁以来,已有10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迁出古城,古城人口也已下降到2万人左右,大大缓解了古城保护的压力。

        然而,有专家对其老龄化、外来化的人口趋势表示担忧。记者走访发现,古城的居住人口现在以老人和外来商户为主,传统的四世同堂、三世同堂家庭已经很难找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调查研究发现,在平遥古城居住型街巷中,存在人口减少、租户增加、房屋失修情况,也有很多居住院落转化为商业功能和文化功能。

        同济大学教授邵甬说,“让生活绽放在院落中”是古城保护规划的目标。针对这类“活着的古城”,古城保护与民生改善必须兼顾,这既可以避免古城的人为破坏,也可以保证古城的活力和文化的真正传承,避免成为一座空城、博物馆城或纯粹的旅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