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稳中向好  提速赶超可期 2014年上半年景德镇市经济形势分析

30.07.2014  17:45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立足打基础、图长远,沉稳实施“三大战役”,全市经济筑底态势明显,总体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展望下半年,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需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三大战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提速赶超。

   一、发展态势 稳中趋升

   (一)经济发展稳定良好

  1、整体经济稳中提速。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的8.0%快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1.99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02.32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为4.18:63.60:32.22。

  2、民生状况继续改善。一是物价涨幅持续回落。上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7%,分别比1-2月、1-3月、1-4月、1-5月回落0.5、0.3、0.2、0.1个百分点,呈现逐月下降趋势;二是就业工程有力推进。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5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6.5%,较去年同期的96.1%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9元,同比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9元,增长12.9%。

  3、先行指标趋势向好。用电量降幅收窄。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9.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1%,降幅呈逐月收窄趋势,分别比1-2月、1-3月、1-4月、1-5月收窄8.0、5.2、5.7、3.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3.22亿千瓦时,下降9.1%,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收窄7.9和5.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量增速回升。上半年,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18.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的8.2%回升19.0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投放提升。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84.41亿元,比年初增长6.6%,增速比一季度的3.3%快3.3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26.65亿元,增长7.7%。

   (二)生产领域稳中提速

  1、农业生产稳中提速。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8.37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春播农作物面积平稳增长。全市春播总面积为48899公顷,比上年增加815公顷,增长1.69%;春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油菜籽播种面积19749公顷,比上年增加727公顷,增长3.82%;每公顷单位面积产量1236公斤,比上年增加39公斤,增长3.26%;产量达24410吨,比上年增加1649吨,增长7.24%;渔业生产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市水产品产量为17005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56吨,增长4.0%。

  2、工业经济稳中提速。今年以来,在工业强攻战的推动下,我市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呈现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6.6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一季度的8.9%提高1.2个百分点,比1-5月的9.2%提高0.9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增速加快。上半年,四大优势产业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83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速比全部规上工业快17.8个百分点;其次是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18.2%,增速比全部规上工业快8.1个百分点;再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9.47和2.18亿元,增长17.2%和15.2%,增速比全部规上工业分别快7.1和5.1个百分点。特色行业产品产量提升。上半年,瓷质砖累计完成2330.25万件,同比增长71.4%;印刷专用设备累计完成512.60吨,增长30.3%;汽车累计完成69580辆,增长18.2%;三大特色产品的产量累计完成增幅分别高于去年同期63.9、78.8和34.0个百分点。

   (三)终端消费稳中趋活

  1、消费市场稳定活跃。呈现两大亮点:一是增速快于全国、全省。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8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高于全国12.1%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5%0.1个百分点,在四小市中位居第一。二是乡村市场潜力释放。上半年,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3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1.90亿元增加1.44亿元,增长12.1%,增速比去年同期的9.0%快3.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0.8%上升至12.1%,上升了1.3个百分点。

  2、旅游市场蓬勃发展。首先是旅游人数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市旅游总人数151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增速比去年同期的12.5%高3.6个百分点,其中接待境外旅游人数20.20万人次,增长15.5%,增速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次是旅游收入高速增长。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2.95亿元,增长35.4%,增速比去年同期的20.5%高14.9个百分点;旅游创汇7158.62万美元,增长17.3%,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最后是旅游效益明显提升。每位旅游者带来旅游收入809.67元,比去年同期的637.66元增加172.01元,增长27.0%。

   二、经济结构 进中向好

   (一)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32亿元,同比增长6.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2%,较一季度的31.1%提高1.1个百分点。

   (二)需求结构更趋协调

  上半年,在投资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的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日渐增强。据初步测算,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1.0%,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0%,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三)投资结构继续向好

  上半年,为促进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在以第二产业为投资重点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2.78亿元,同比增长47.9%,增速同比加快11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75.06亿元,增长5.5%,增速同比加快13.0个百分点。

   (四)外贸结构有所突破

  上半年,完成出口总值3.94亿美元,其中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出口总值完成3.41亿美元,增长12.7%,增幅比去年同期的3.0%快9.7个百分点。

   (五)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更趋合理

  首先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和财政增速。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GDP和财政总收入的增速快1.7和6.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GDP和财政总收入的增速快4.7和9.1个百分点。其次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2.70:1(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比去年同期的2.78:1有明显缩小。

   三、完成目标 压力不小

   (一)多项指标与年度增长目标差距不小

  从上半年统计数据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2%,较年度增长目标(10.5%)低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较年度增长目标(12.5%)低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较年度增长目标(20%)低11.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3.8%,较年度增长目标(12.3%)低8.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较年度增长目标(10%)低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较年度增长目标(13.5%)低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9%,较年度增长目标(10.5%)低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9%,较年度增长目标(11%)高1.9个百分点。以上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只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项高出年度增长目标,而多项指标的增速与年度增长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二)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4.34亿元,同比增长9.2%,较去年同期的24.9%下降15.7个百分点,比全省18.1%低8.9个百分点,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项目储备放缓。上半年,全市施工项目个数下降20.6%,同比大幅下降72.3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个数下降18.7%,同比下降39.5个百分点;二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偏慢。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5.2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4.8%,较去年同期45.4% 回落0.6个百分点;增速为7.7%,比全市投资增速低1.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3.1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业明显降温

  受全国房地产楼市降价减量、房贷难度加大、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加等因素影响,全市房地产业明显降温。一是房地产开发大幅缩减。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45亿元,同比下降18.2%;新开工面积35.3万平方米,下降34.2%。二是商品房销售业绩不佳。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7.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0%,较去年同期增速72.2%下跌了87.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为22.75亿元,下降2.0%,增幅同比下跌93.3个百分点。

   (四)财政增收困难较多

  受经济增长放缓及营改增扩点、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范围等减收政策影响,导致财政增收持续走低。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7.21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比去年同期的19.2%回落了15.4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00亿元,增长5.7%,增速同比回落15.8个百分点。

   (五)节能降耗压力加大

  一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率有所缩小。全市综合能耗总量增长4.38%,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34%,比去年同期缩小0.34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上工业能耗总量增长6.07%,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6%,同比收窄7.75个百分点。随着全市经济回升,预计上半年节能降耗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四、抓住机遇 提速赶超

  从国内看,今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格局: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投资新亮点,弥补因房地产调控造成的相关产业需求不足的问题;二是国家将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刺激和扩大消费;三是国务院简政放权,有利于激发和调动民间和社会资本的活力;四是国家在部分服务业行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较快发展。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

  从我市看,全市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在增长格局转换、调整蓄势阶段,经济筑底迹象明显。下半年,随着“三大战役”的不断推进,经济回暖的态势将更趋明显,为进一步夯实全年经济“稳中趋升”的基础,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以实现“提速赶超”:

  1、发挥工业引领作用。今年是工业强攻战的第一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主战场已风起云涌,正在创气氛、打基础,呈现一幅幅热气腾腾的景象。下半年,在继续做好优势行业的同时,建议:一是扶持工业骨干企业。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调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亏损的骨干企业摆脱困境,渡过难关,协调解决骨干企业资金、土地、经营等方面的困难。二是做大做强园区平台。1-5月,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10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去年同期的25.3%回落15.8个百分点,园区发展不容小视。需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资金向园区投入、政策向园区倾斜、人才向园区聚集;加快园区配套基础建设,构建园区发展平台,着力引进一批特色产业,推动园区“滚动发展”;以招商项目引入增量,以技改项目提升质量,狠抓项目推进,加大现有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经济实力。三是要加快工业科技创新。要鼓励企业加大工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发展能力。

  2、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以上半年投资增长9.2%的力度要完成全年增长20%的目标,后续任务非常艰巨。建议:一、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对城市管网建设、城防工程、污溪口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的调度,确保项目有序进行。尽早启动一批未开工重大项目,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二、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加入。适度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门槛,通过政策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支持民间投资重点向铁路、市政、能源、水利、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发展。

  3、提振服务业促进作用。服务业既是我市发展的“短板”,也是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力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要强化政策扶持,提振发展信心。建议:一是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加大市区特别是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以提高单位土地价值,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提升新开发楼盘品质,同时加强房地产政策引导,促进市场有序发展。二是要强化城区消费中心地位。抓住全国公车改革或将带来私车购买量增加的机遇,继续发挥汽车行业支撑作用,不断扩大周边城市的销售辐射,促进全市消费市场加速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龙头企业,着手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创新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吴巍)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