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赣版书香 ——2015年上海书展江西主宾省馆活动综述

26.08.2015  09:59

  8月25日,为期一周的2015年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落下帷幕。江西首次作为主宾省参展,江西出版全新亮相,赣版图书大展风采,黄浦江畔弥漫着浓郁的赣版书香。

  此次书展,江西主宾省馆的活动亮点迭出、精彩纷呈,在多个方面值得点赞。

   品牌形象进一步擦亮

  截至8月25日,江西馆总销售量超200万元,是历届主宾省里最多的。上海书展组委会成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告诉记者,江西还创下了上海书展开幕首日主宾省馆图书销售的纪录。

  这些数据中,最大的贡献者当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他们引进出版的现象级畅销书《老鼠记者》首日售出500套共3万余册,总码洋40万元。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展位占据江西馆的三分之一,他们持续畅销的少儿图书,吸引全国同行不时前来“打探”。“邻居馆”中国出版集团馆的崔俊友一有空就找江西馆的工作人员“闲聊”。他说,要向江西学习的东西真的有很多。

  江西出版人的专业精神,给彭卫国也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组织有序,参展人员精神饱满、团结一致、协调用力,整个展馆布置也凸显江西文化特色,江西出版这个品牌越来越亮。

   对书展有创新性贡献

  将参展理念从图书展销提升至版权经营这一更高层次,这在上海书展是第一次,这也是江西出版对上海书展的一次创新性贡献,上海书展组委会对江西的创新给予高度肯定。

  8月19日,江西主宾省馆举行开馆暨“版权云”上线仪式。江西出版集团旗下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多条业务线亮相书展,为上海书展增添版权经济新模式。作为主宾省,此次江西出版界在参展理念上进行了全新探索,力争通过版权战略升级促进出版业转型。江西出版集团董事长赵东亮说,“版权云”是版权与市场、版权与科技、版权与金融相结合的平台,彰显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相融合的蓬勃发展。

  书展期间,“艺术·羊巡展上海站抢先体验”和“从读书到聆听战马的嘶吼”两场由跨界联姻促进的版权衍生开发活动,带给上海读者全新的感受,成为两道靓丽的风景线。

   接地气”互动活动多

  此次上海书展,我省9家出版社精心准备了5000余种精品出版物,有《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等。

  在上海书展这个大舞台上,江西出版人各显神通。他们邀请了众多作家和文化艺术界名人举办40余场签售、讲座、宣导等活动,与上海读者分享阅读体验。江西人民出版社开展了5场活动,均取得良好反响,其中杨奎松系列图书再版首发暨签名售书活动,作者获得了明星般的待遇,一个小时就卖出300套。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赵硕得到杨教授的签名后非常激动,他说,杨奎松是他崇拜的明星,追到明星、得到签名,了却了他一桩心愿。江西美术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大型历代书画精品大典彩图版书籍《石渠宝笈》,一套共44卷,售价6万元。该书自出版以来在上海地区仅销售了5套。江西美术出版社上海片区区域经理王江说,想不到书展现场卖掉一套,还被预订了一套。

  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创新参展方式,将江西深厚的传统文化与阅读相融合,来自赣鄱大地的清风雅韵为上海书展增添一抹抹亮色。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组织的赣剧表演,演员教授读者亮相、甩袖等基本功,与读者形成互动。“书展上遇到戏曲表演,新鲜!”观众说。中文传媒让读者在品读图书的时候,感悟一份禅茶的悠远,在品味禅茶的时候,感受一份图书的馨香。据了解,将禅茶和阅读相结合的参展方式,在全国各类书展尚属首次。

   增进赣沪两地文化交流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人王锡初作为知青来到九江,一待就是20多年。江西展馆的许多书籍,勾起了他的许多回忆。他说:“我最美好的青春在江西,我买书也喜欢买江西的。

  以上海书展为平台,江西出版人注重以书会友,增进赣沪交流和合作情谊。在书展期间,我省以“记住乡愁”为主题开展两项活动,一是面向曾经在江西工作过的上海知青、上海支援三线建设者等,进行探访、寻找,邀约他们以“青春在江西——老上海的江西记忆”为主题撰写回忆文章,讲述对第二故乡的不解之缘,征集到的文章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择其优者结集出版。一个活动是面向工作在上海的江西籍成功人士和优秀务工人员,向他们发送书展观礼邀请函,邀请他们品读赣版书香,见证美丽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