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丨入世已满15年 中国应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28.12.2016  07:12
圆桌丨入世已满15年 中国应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 上饶之窗
来源: news.cnr.cn

    2016年12月11日,中国迎来加入世贸组织(WTO)15周年。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于12月11日终止,即从此之后,世贸组织成员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不能再采用第三国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然而,美国、欧盟和日本相继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维持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WTO研究专家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成绩斐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美欧日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拒不履行议定书应有义务是“逆全球化”之举,违反了世贸组织法律,也损害了国际法治精神,与其一贯标榜的契约精神背道而驰。

   嘉宾

   屠新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卢进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

   罗雨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主持人 赵姗

   入世15年以来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经济时报:加入世贸组织15年以来,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卢进勇: 加入世贸组织15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资源要素价格的决定方面,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 这个的意义很重要。因为,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资源要素价格的决定由市场来发挥作用,说明整个经济是在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的、基本经济的框架或基础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第二,我国整个的价格(包括商品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体制、价格体系和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价格的调整、波动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基础来形成的。 也就是说,价格是根据供需的状况、市场的状况、竞争的态势以及国家的一些特殊考虑形成的(有些价格不能够完全由市场决定,比如基础服务、基础产品的价格,还有带有一定公益性的服务和商品的价格,国家有时会有一些调控)。

   第三,整个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基本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正式开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建设。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特别是入世15年以来,我们已经把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框架里面,政府做什么、市场做什么、企业做什么、老百姓做什么都是有分工的。另外,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市场的宏观调控体制等,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居于什么位置的大框架我们也基本建立起来了。

   第四,在企业改革、企业制度方面,我们也有了很大的推进。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细胞”。企业有活力,整个市场经济就有活力。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外商投资在华建立的企业基本是按市场运作的,民营私营企业基本是按市场运作的,国有企业相当部分也是按市场运作的。

   第五,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构建了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 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我国对大量的法律、法规做了调整,执行、遵守WTO规则。入世就意味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主要是市场的开放,相应地还有一些产业的开放。经过入世后这15年的发展,我国整个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体制框架已经基本有了雏形,对外开放不再是像过去的“一个点”或“几个点”或“一个带”(比如沿海开放带、长江带、延边带等),而是全国构建了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这得益于入世15年以来,经过深化对外开放,用开放倒逼、促进国内改革,可以说,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经济脱胎换骨的一次重生。

  当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是“在路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以上一些业绩,但还不是“终点”,我们还需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减少垄断和保护、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等方面继续推进。

   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大于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美欧日为什么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有哪些原因?这会对中国对外开放、外贸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产生哪些影响?

   屠新泉: 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出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原因,但依据的却是法律上的借口。

  从经济上看,中国加入WTO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各类型企业和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依托入世所带来的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大提高了各项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极大释放和利用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世界市场上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生产者。而对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相关产业来说,尽管它们也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但来自中国的竞争仍然对其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陷入衰退,制造业面临严重困难,即使美国宏观经济有所复苏,但制造业的相对衰落依然不可避免。这些都使得其国内产业希望利用反倾销等贸易限制措施抵挡来自中国的竞争,例如钢铁行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以及相应的“替代国”做法可以极大便利其利用反倾销打击中国的竞争者,提高其反倾销税以及认定反倾销存在的可能性。

  从政治上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加入WTO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美欧日看来,这种中国特色仍然意味着体制上的巨大差异,国有企业仍然有较高比重,政府依然对经济有很强的控制力。这与美欧日所期待的自由市场经济乃至政治体制变革都相去甚远,这也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将中国指责为“国家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美欧日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也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而这种认可显然在政治上是非常困难的。

  从法律上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总体上是表述清晰、含义明确的,但在第15条d款的解释上,仍然出现了不同的表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法律文本制定时有一定含糊之处,但更重要的是,美欧日刻意从消极层面解释文本,本质上是缺乏充分履行义务的意愿,而法律上的疏漏不过是一个借口。即便法律文本天衣无缝,美欧日仍然可以因中国在其国内法上不符合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而拒绝履行,或者不充分履行。

   卢进勇: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来说,政治方面的影响比经济方面的影响要大。

  从经济角度来讲,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的影响实际不是很大。因为我国现在每年的对外贸易、出口约为2万亿美元,每年受反补贴、反倾销等影响约为100亿美元,最多不过200亿美元,也就是大概占贸易总量的1%—2%。可能对个别企业影响比较大,比如生产自行车的,遇到反倾销自行车厂可能就关闭了,影响很大。但对整体来讲、对我国的出口产业来讲,影响不大。

  从政治角度来讲,影响很大。美欧日认为,中国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原因一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满意,认为现在的政策不是进一步向改革开放的方向推进,有一些不如原来开放了。二是现在的WTO规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美欧日认为中国的经济还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因此在和世界联系搞贸易、投资、规则制定时,中国发言时“底气不硬”,没有条件引领规则的制定,没有影响力。三是以后在谈与中国有关的条约、协定时,他们可以“抬高要价”。

  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会对中国对外开放、外贸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如下。

   一是对外贸发展的影响。 在反倾销时,还会找替代国,每年影响100—200亿美元,影响不是很大。

   二是对对外开放的影响。 这方面可能会有些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动开放,这个不受影响,比如我国搞自贸试验区、主动开放金融业、服务业。第二类是协议开放,这个会受到一些影响,美欧日可能会“提高要价”,我国可能会有一些被动。第三类是对等开放,主要是在国际投资领域,对等开放侧重于国际投资。这个影响也不大。所以,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影响,主要是影响中国的协议开放。

   三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可以说影响不大。经济全球化最近遇到一些困难和曲折,正在进行调整。其中的曲折并不是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出现的,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推进得太快、推进得不平衡出现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是螺旋式、波浪式的,是有进有退、有调整的。所以,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低潮也是正常的。

   “替代国”做法已失去法律依据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该怎样看待、如何应对?

   罗雨泽: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15条规定,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如果中企不能证明其所处产业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反倾销当局可以采用替代国价格进行倾销的认定和计算。该规定已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

  从条文上看,《议定书》并非完全否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即贸易争议发生行业可能是市场化定价,也可能是非市场化的。若反倾销调查商品所处的产业的市场性质是不清楚的,中企又不能证明满足市场经济条件,则发起方可采取替代国,举证的压力在中方。

  从贸易争端实践来看,该条款被泛用、滥用。一方面表现为往往将中国所有行业都视为不满足市场经济条件,将之作为发起反倾销的必然前提,即事实上否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一方面表现为将该条款作为一些经济体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的“尚方宝剑”,无视中国产品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力,以一些不具备很强可比性的国家作为替代国。该条款导致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接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企(包括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和贸易伙伴国的消费者深受其害。

  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最受外资企业欢迎的投资目的地。该条款已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企也意味着更加严重的歧视。该条款到期后自动终止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纠偏机制,至少有三方面意义:纠正对中企的歧视、维护世贸体制的权威性、增进互信并深化合作。目前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世贸组织成员认可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少部分世贸组织成员将该条款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大棒”,不愿轻易放下。该条款到期自然终止后,如果这些成员仍坚持选择替代国做法,届时中企没有单方举证的义务,反倾销发起国也没有对中国发起制裁的逻辑基础和法律依据,否则就违背了契约精神,事实上损害了世贸协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大行其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猖獗的背景下,一些经济体延续采取替代国做法的可能性仍很大,我们应做到:一是积极向WTO申诉,捍卫我们正当权益和维护WTO权威性;二是加强与WTO相关成员沟通的同时,做好反制措施、预案的研究,依靠自身力量和加强国际合作惩罚违反规则的行为;三是按部就班推进国内改革,做好自己的事情;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积蓄壮大正能量。

   屠新泉: 尽管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和经济问题,但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内容来看,它并未要求WTO成员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只是要求它们取消对中国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做法。也就是说,取消替代国做法是一个国际法义务,而市场经济地位只是一个伴生的国内法执行问题。对中国而言,如果贸易伙伴能够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自然是感谢和赞赏的,但如果不愿意承认,我们也不必在意,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不需要其他国家的承认。事实上,除了反倾销中的计算方法之外,市场经济地位这个概念没有任何其他实质意义。但是,替代国做法则是一种WTO体制下的歧视性做法,其他成员必须按期取消,并在此后对中国企业一视同仁。因此,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作为一个WTO成员的正当权益是首要的选择。这一点中国政府已经在12月12日予以实施,我们也坚定相信我们对入世条款的理解在法律上是符合WTO规则的、在精神上是遵循WTO原则的。但如果个别成员在WTO裁决之后依然拒不改正错误做法,那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在WTO的授权之下让对方付出应有的代价。

   卢进勇: 对此,商务部已经表明了中国的态度。

  当然,美欧日集体发声,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我们也需要客观分析。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建设和推进方面确实还有好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一是政府对经济直接的干预太多、把控太重,导致市场还不是完全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因此,要真正简政放权,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影响很大,又不是完全按市场来运作的。应该给国有企业分类,对属于纯商业性的就让它走向市场,去公平竞争。三是现在在好多方面,市场还是不能起决定性作用,美欧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有一定道理,我们要认真改、认真推进。从国内经济,从改革开放、未来发展的角度,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角度,我们需要好好总结、分析,加快推进我们的改革、加快推进开放、加快推进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命题。 入世1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世界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对全球经济产生哪些深刻影响?如何评价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卢进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体现在对全球经济模式、经济格局、经济规模和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等方面的影响。

  一是让统一的世界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自从15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个世界市场就更加完整、更加巩固、更加扩大了,WTO也更具代表性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组织”了,从而让WTO规则得到了更大的普及。二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让世贸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地位得到了增强。三是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的崛起而发生了改变。加入世贸组织15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连上好几个台阶,超英、超德、超日、赶美,可以说,世贸组织是“福地”“宝地”。四是创造了中国发展模式。包括发展经济的模式、对外开放的模式等。此模式有几个基本点:国家基本稳定、主要精力用来发展经济。这对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由此会对世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在各国中排名第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时居第二位,有时居第一位。

  具体体现在:一是我国每年有17000—18000亿美元的进口,拉动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二是我国每年对海外有相当数量的投资。2015年达到1400多亿美元。很多国家都把中国的对外投资当成自己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三是我国吸引进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自身得到了发展壮大,这也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四是我国每年的出口让很多国家的商品价格下降,让很多国家获得了它们急需的商品和服务。

   一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经济规模。我国经济规模约10—11万亿美元,在各国中排名第二。二是经济的外向度。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进、出口加起来约4万多亿美元。可以说,中国的开放度是比较高的,资金的开放度、技术的开放度也不小。三是经济的具体结构。比如出口、进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援助等。可以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多种方式的,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是越来越大的,在各国中排名第二也是名副其实的,而且今后中国肯定还将不断提高。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
江西省政协: 贫困县“清零”背后的政协力量
蔡久伟   “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