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0年代兴起的“萝莉文化”:年龄非唯一条件

14.11.2013  19:53

核心提示 :小说描述一名中年男作家迷恋上12岁少女洛丽塔的故事,而后洛丽塔(又称萝莉)就成为小女孩或少女的代名词。然而,年龄并非界定萝莉的唯一条件。

本文摘自:《文摘报 2013年08月03日07版,作者:佚名,原题为:《日本的“萝莉文化”》

  萝莉文化——一种强调少女特质的衣着次文化,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2000年以后,在东京及大阪等大城市的青少年中形成热潮。

  关于萝莉一词的来源,主流的说法是出自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小说描述一名中年男作家迷恋上12岁少女洛丽塔的故事,而后洛丽塔(又称萝莉)就成为小女孩或少女的代名词。然而,年龄并非界定萝莉的唯一条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流行杂志在关于萝莉衣着的介绍中就提到,着装和言谈举止保留有少女特征的“一定年龄的女性”,亦可称之为萝莉。

  较为普及的萝莉衣着有三大系:一是甜美萝莉,塑造公主、洋娃娃的形象;二是古典萝莉,常用法国皇宫式的腰身;三是哥特式萝莉,以黑白色为主,营造着阴暗气氛和死亡气息。时尚作家植田裕子在萝莉文化专著《萝莉塔衣着道乐》中说,萝莉衣着并无定势,其精神本质在于执着于少女心和个性。

  在日本,萝莉一族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认同。作为非日常装扮和街头时尚,萝莉文化时常会被混同于宽泛的“cosplay”(动漫真人秀)和“女仆”文化(在主题咖啡厅装扮成维多利亚时期女仆的女服务员)。日本第一部以萝莉文化为主题的小说《下妻物语》的作者狱本野原说,萝莉们其实很反感“cosplay”和女仆装,因为这两者都有取悦男性的倾向,这不仅毫无“少女之心”,还显得功利和轻浮。在狱本野原看来,萝莉衣着不单是一种服饰潮流,更是这些年轻女孩表达价值取向、建立自信和自我保护的方式。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有拔高萝莉文化之嫌,至少作为衣着潮流的萝莉文化得到了日本乃至世界不少年轻人的认同。东京的原宿、秋叶原,以及电影《下妻物语》的拍摄地——茨城县下妻都是日本的萝莉文化胜地。